浅议藏族热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浅议藏族热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张晓冉

张晓冉(天津体育学院天津301617)

摘要:热巴舞是藏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是大型民间歌舞表演艺术也是藏族代表性的舞蹈艺术之一。它以其特色鲜明的艺术形式,技艺精湛的舞蹈特点,丰富的内容、完整的结构和高超的技艺,诙谐风趣的艺术风格,成为深受藏族群众喜爱的歌舞表演形式。热巴艺术不仅具有久远的历史,而且流传范围极广,影响极大,文化内蕴丰富,民族地域特色鲜明。本文对热巴的历史起源、流传分布地区、表演形式、风格流派、艺术特点、表演服饰道具、传承与发展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热巴舞;藏族;歌舞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7-122-01

一、藏族热巴舞蹈

(一)热巴舞蹈概述

热巴舞是藏族古老的一种民间舞蹈,它与“锅庄舞”、“弦子”并称为藏族三大舞蹈。热巴舞约在公元11世纪产生,流传的区域主要在我国藏族居住区,从西藏那曲、林芝、阿里到四川省甘孜巴塘、青海省玉树和甘肃省甘南藏区等地,甚至延伸到与我国相邻的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粗犷、奔放、浑厚、灵活、旋转、飘逸以及高难度的舞蹈技艺是热巴舞的风格特征。热巴舞借助的道具为鼓、牦牛尾、藏铃,显示了热巴舞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和拟兽图腾崇拜的特征。其前身就是在吸收了古象雄文化、民间祭祀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苯教“巫舞”和“图腾舞”,发展至今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集音乐、舞蹈、体育、美术等元素为一体的极具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民间舞蹈。

(二)热巴舞蹈历史起源

关于热巴舞的起源,有观点认为“热巴舞起源于公元11世纪,是由藏传佛教大师米拉日巴创造”。也有文献记载:“构成热巴舞艺术的某些基本元素早在公元10世纪前就已产生,公元11世纪时,佛教噶举派高僧米拉日巴和其高徒热穹巴?多吉扎巴为热巴舞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起过重要作用”。早期米拉日巴是信奉苯教的后来改宗佛教,拜噶举派始祖玛尔巴为师矢志习受密法注重实际修持以苦修著称。可见在热巴舞的起源中,藏传佛教大师米拉日巴和其高徒热穹巴?多吉扎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热巴舞蹈表演形式

热巴表演的形式比较丰富,共包括乐舞、歌舞戏剧以及杂耍、气功表演、卡夏、牦牛舞、鹿舞等多种艺术形式。

热巴表演中的乐舞:指热巴卓,即男艺人手持盘铃,女艺人手执皮鼓边奏边舞的表演;歌舞:指热巴谐,即男艺人拉奏比旺琴女艺人表演弦子。它是来自民间的歌舞形式,被吸入热巴的演艺之中,成为演出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戏剧,指一些热巴小戏,小戏有多个剧目,每次演出的剧目并不固定,可多可少。小节目中的特技表演和气功表演,指接在鼓铃舞之后的一些高难度动作的表演。在热巴表演的各种形式中,热巴卓与热巴谐是热巴表演中主要的两部分,而热巴卓又是热巴演艺历史上最早形成的形式,也是热巴演艺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各地的热巴虽然由于分布于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流派,因而在表演形式、艺术风格、朗诵与说唱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各地热巴基本的表演程序大同小异。

(四)热巴舞蹈艺术特点

热巴舞的动作开朗大方,粗犷矫健,女子舞点十分丰富,舞姿变换多端;男子舞蹈潇洒稳健。舞蹈形态、气质反映出热巴人刚毅,豪放的性格。特技表演是热巴艺术十分精彩的插部。特技表演有单人、双人、集体表演,而以男子特技为主。在进行特技表演时,女子鼓点是伴随男子的表演而即兴有机配合,起助兴和伴舞的作用。男子舞表演结束后,接着山女子进行集体表演,如“顶鼓旋转”“翻身甩鼓”“缠头击鼓”等。

(五)热巴舞蹈风格流派及流传分布地区

热巴舞发展至今形成许多风格流派,主要流传在西藏昌都地区为中心、西藏那曲地区、林芝地区、云南省迪庆自治州、四川省甘孜自治州、青海省玉树自治州、甘肃的藏族集聚地。根据热巴舞流传区域的不同主要流派分为:”丁嘎热巴”、“丁青热巴”、“巴塘热巴”。“丁嘎热巴”流传在藏北草原那曲地区。“丁青热巴”流传在西藏昌都地区丁青县一带。“丁青热巴”是一种肢体性难度性很强的舞蹈,在说、唱、跳的过程中穿插杂技,气功等内容“巴塘热巴”主要流传于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一带。尽管风格流派有所不同但是在本质上却都具有“热情、粗狂豪放"的内涵特征及“高难度”的舞蹈技艺。

(六)热巴舞蹈表演服饰道具

热巴舞蹈的表演服饰中唯一不同的是,男舞者会在腰间系上一条花绳裙。此绳裙用黑白牛毛搓制而成,每根绳尖上都要系上各种不同颜色的毛樱,在艺人们心中,不论是黑色牛毛、白色牛毛,还是毛樱,都和大象有关,寓意吉祥如意,幸福美满,这也和热巴舞蹈本身的祝愿吉祥的寓意十分相合。世世代代的热巴人右手持铃,左手拿着红色牦牛尾巴,跳着辟邪驱鬼免灾的热巴舞,便成为了广大藏区传统的欢乐习俗。

二、热巴舞蹈传承与发展

当代热巴舞是以舞台为阵地,是展示藏民族审美意识并与时代同步发展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再发展”必须突破以下几点:1、舞蹈的时代气息、生活气息得到合理升华;2、要巧妙的将藏民族浓厚的文化底韵与当代舞蹈有机的结合;3、编导要用舞蹈工作者独有的艺术眼光从现实的“大生活”中提炼出可舞性极强的“小细节”将其合理的舞蹈化,运用艺术的扩张手法,并以热巴舞的表现形式塑造形象,表现情感。热巴舞在传承与创新的这一关系上必然表现在首先是继承,之后才是创新。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并保持热巴舞的民族性、传统性、地域性等特性,是热巴舞为更多人所接受和喜爱的根本。

结论

热巴舞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藏族人世代口传身授,经过无数次的改编、加工才最终流传至今,这既是传承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这种传承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且多数时间表现出目的性和方向性。但是,传承这种舞蹈的形式又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传承载体的变化自然而然地逐渐发生着缓慢的变异或者发展或者消失。因此热巴舞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是相对的“变化则是绝对的。

参考文献

[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编写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2]泽仁拉姆.《藏族热巴舞》.舞蹈,2001.

[3]孙明光.《丁青热巴舞》.舞蹈,2003.

[4]红涛.格桑曲杰.《浅谈热巴舞的发展》.西藏艺术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