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整在未婚妇女人工流产综合征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1

心理调整在未婚妇女人工流产综合征的作用

刘英

刘英(自贡市妇幼保健院643000)

【摘要】目的: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方法:将292例拟人工流产者随机分为二组,即心理调整组,对每个受术者实行术前、术中、术后三次心理疏导。对照组,按人流操作常规规程不做任何治疗和处理。结果:心理调整组160例,发生人流综合征7例,发生率4.4%。对照组132例,发生人流综合征21例,发生率15.9%。结论: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说明心理调整能防止或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

【关键词】人工流产综合征心理调整未婚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331-01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我院妇科门诊手术室自2012年1月至3月实施人工流产术292例,随机分为二组,心理调整组160例,对照组132例。二组年龄均在16-35岁之间,第一次人流136例,其中两次或两次以上人流者156例。

1.2方法:

1.2.1心理调整方案的实践设计:对每个受术者实行心理疏导3次,即在人工流产的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进行,由相对固定的护士或术者进行。对照组,按人流操作常规和规程进行,不做其它治疗和处理。

1.2.2疏导方法:

术前,大多数受术者对医院环境及医务人员有陌生感,对手术室仪器、设备有恐惧感。害怕疼痛,怕家人和熟人知道,怕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怕术者不熟练和担心手术不顺利,产生紧张、焦虑心理。特别对未婚先孕妇女表现更加突出,由于未婚先孕是一种违反社会传统婚姻道德观念的行为,要受到家庭的指责和需要承受社会舆论的压力[1]。同时,她们对流产过程不了解,往往把流产过程想象得十分可怕。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接待这类受术者时,首先要求态度和蔼,举止大方,耐心细致的向受术者介绍医院环境,医护人员技术水平,手术设备、仪器及手术过程、时间,术中的感受和与医生配合技巧等,增强受术者信心和安全感,消除或减轻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对已经有过人工流产经历未婚受术者担心今后生育影响和术后身体恢复多表现为消极、悲观、无助、哭泣,所以要主动关心她们,了解和满足她们的需要,倾听她们的心声,让她们倒出心中的苦闷、担心等。不可以有歧视心理,尊重患者人格及隐私,给她们鼓励和安慰,增强其信心,营造出良好的心境。同时,要注意医务人员的言行举止,给受术者可亲、可信的感觉,从而达到消除或减轻消极、悲观、恐惧等情绪的目的。

术中,对心理调整组安排听音乐,让患者讲或想自己最愉快最有趣的事,主动亲切与病员交谈轻松愉快话题,分散注意力,提高手术耐受力,随时告知手术进展,暗示受术者“马上就好”,教以适时深呼吸、哈气,并轻握其双手给与鼓励等配合技巧,暗示手术安全顺利。

术后,分别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对初次未婚先孕妇女要态度诚恳地教育她们汲取教训,讲解未婚人流危害,人工流产仅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不能作为常用的节育方法[2],使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给病员讲解一般生理知识并指导如何避孕及发生意外如何紧急补救。对已有人工流产史受孕者,因人而异指导她们采取不同的方法避孕以及术后注意事项等。

1.3观察内容及评定指标:

1.3.1观察内容:对二组病例术前、术后均做血压、脉搏的测定,观察有无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胸闷等五项症状。

1.3.2评定指标:参照王淑贞主编的《妇产科理论与实践》所指出的指标:(1)术中心率降至60次/分以下,或者心率下降超过20次/分,并伴有三项以上症状者。(2)术中血压降至80/60mmHg,或收缩压下降20mmHg以上并伴有三项以上症状者[3]。

2.结果

两组效果统计表

X2检验P<0.05

3.讨论

实践结果表明:心理调整可以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说明了通过术者耐心的心理调整,可以消除受术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从而调动其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以防止或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年1月15卷第1期47页.

[2]丰有吉.妇产科学[m]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08.155(9):520.

[3]王淑贞主编的《妇产科理论与实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8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