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山西转型发展要求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3

基于山西转型发展要求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白才进,芦建生,杜彦峰

白才进;芦建生;杜彦峰(山西财经大学,太原030006)

摘要:基于山西转型发展主要依靠是人才的知识和智能,而不只是资本和资源。图书馆学情报学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山西转型转向依托社会资本、人力资本难点突破的尝试。

关键词:转型发展;图书馆学;情报学;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252-02

0引言

随着山西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现代信息业作为“第三利润源”,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增加,对地方经济发展起着一定的支撑与保障作用。同时现代信息业的飞速发展也不断加速对图书馆学情报学人才的需求结构和素质要求产生着重大影响。对图书馆学情报学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如何适应山西转型发展变化需求的全新课题。山西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使社会劳动力与技术结构等出现一系列变化。这种新的经济社会变革必将会促使为其提供智力、人才与科技支撑的高等教育在类型结构、布局结构、层次结构以及学科专业结构上做出相适应的调整。图书馆学情报学应在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科学的定位调整,已往那种以课堂为阵地、以教材为纲、以教师为核心,单一强调课程知识理论性与系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已不适合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因此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人才培养如何面对这一挑战,成为该专业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1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再认识

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一个教育概念在国外很早就有,但在我国提出的时间不长。一般来说,人才分为两种,即研究型与应用型。研究型的人才指的是研究生教育层次培养的理论研究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还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即我们所培养的理论应用型人才,重在培养知识转化能力;二是较为具体的岗位技能应用操作能力的培养,即高职高专层次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对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培养方案、培养规格、学制及教学过程等诸要素的组合,[1]它主要含盖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等构成要素。人才培养模式受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制约。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最近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变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意见稿也指出:“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等等。”在这种背景下,培养符合山西转型发展要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就成为社会赋予我们高校的重要任务。其原因:①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要求与之相对应的教育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各产业间的有机联系与耦合质量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这种产业升级需要高校人才供给和专业设置与之适应。②人力资源素质要求的相适应。目前我们大学教育过分重视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学习知识能力培养。实际上产业结构的核心是劳动者的文化程度,技术水平以及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应把人文精神与科技融为一体。③知识经济时代的这种需求,。对学科专业建设进行理论与实践创新,要求专业设置应具有行业、职业或技术的定向性和地方性从而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以此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创新。由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属于工程型人才,对其要求必须具有相当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与二次开发的能力,因此专业口径方面比较宽泛。

2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应用型人才能力要求

面对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局势与新任务,对于山西省而言,无论是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还是发展新兴产业,实现新兴产业规模化,皆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科技创新能力低下,人才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要推进山西的转型发展,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人和才培养做为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以及做为主要抓手。坚持以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构建有利于转型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机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机制,就是从需求结构、供给结构、技术进步、分工与专业分化等方面入手并借助宏观层面的推动作用来解决。如果制度条件许可和支持,扶持高校教学科研创新,开展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和建立现代管理制度试点,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完善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吸收大专院校与科研机构以参股的形式进入企业研发中心,强化人才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在更高的平台上促进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的高校合作机制。进一步整合、开放、共享、集成与盘活存量科技信息资源,为此,我们服务山西经济发展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人才能力要求如下:

2.1具有良好人品与职业道德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品和职业道德,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先学做人,学做人与学知识相结合,不然不利于实践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如果员工的人品低下,职业道德欠佳,会给用人单位带来致命的风险。

2.2具备与其岗位相符的专业知识根据信息工作性质和层次的不同,可划分为实际操作型、理论应用型、理论研究型和管理决策型。不同类型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各不相同,用人单位将根据不同类型的职业来考察应聘者是否能够胜任。

2.3较强的超前意识与管理决策能力随着信息业的快速发展,信息产业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来赢得市场。同时,信息市场也是瞬息万变的,需要信息单位能够及时地做出快速反应,这就要求信息相关人员,特别是管理决策人员具有强的超前意识和市场预测能力以及较强的管理决策能力。

2.4较宽的学科背景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改变中学式的大学教学方法,增加启发性,思考性和前沿性的内容,增加选修课比重,开展综合性较强的跨学科训练和科技创新实践锻炼。拓宽知识面,学习一些相关专业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通信学、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法学等知识以便适应工作需要。

2.5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与环境适应能力信息工作不同于生产制造企业,其实质是服务。要赢得用户资源与服务市场,除了价格和良好的服务外,怎么与用户交往,如何占有用户,人际沟通非常重要。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信息服务范围更加广泛,涉及各行各业并出现区域化和全球化趋势。为此,信息业的不同层次员工都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环境适应能力,创造和谐双赢的工作局面。

2.6娴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目前,信息技术促进了信息业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业要求具备较高的信息化程度。特别是在获取信息,传输信息等方面靠计算机来完成,因而要不断提高信息工作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3图书馆学情报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措施与思考

步入21世纪,随着科技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尤以山西转型发展新兴产业的崛起,呼唤高等教育由社会经济的边缘走向社会经济的中心。高等教育地位的变化,要求学科制定科学稳定的转型战略与措施。图书馆学情报学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时要准确把握社会发展、地方发展、行业发展、专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宏观了解社会需求与市场需求;微观了解行业社会需求。以使图书馆学情报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在以人为本且立足于高校自身个性化发展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机制。

3.1根据地方现代信息业发展特色改革现有图书馆学情报学课程体系。目前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正处在一个传统与现代、人文与技术、职业与专业、发展与转型的碰撞时期。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我们应准确把握山西转型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现实基础与发展方向,做到既满足现实需要,又能可持续发展。重构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专业的认知体系、学科构架、技术方法和核心能力。如根据地方现代信息业的发展特色来设置课程体系,增加地方经济特色模块。实现基于知识挖掘和知识分析乃至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

3.2加强图书馆学情报学试验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出足够的实验与实训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情报信息开发的全过程。设置相应的创新系列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应对社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成为社会职业岗位的人才。

3.3强化学校图书馆学情报学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不断加强与各级各类图书馆、情报组织机构以及用户合作力度,积极谋求用户支持并和信息源组织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为高素质图书馆学情报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建立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知识整合和交叉,调整好实习实训时间,将实习实训落到实处。建立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走产学研合作培养之路。使学生离校时已具有了某种实在的“工作经历”,这样既强化了择业自信心,也提高了创业就业竞争力。

3.4建立“订单式”图书馆学情报学人才培养模式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般最终从事与信息有关的工作,为了让本专业的学生能更好的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熟悉用人单位的业务流程,尽快适应用人单位的环境,在人才培养方面可由用人单位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3.5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元化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倡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多层面”的需求。以人为本从学科的整体发展与综合化出发,合理构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注重其它学科知识对本学科的影响以及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加强通识教育,以学科精神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如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交互式教学等,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设施,树立“教育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的理念,体现转型发展对未来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提出的新要求。

3.6采用更为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现有学生成绩考试方式仅仅局限于对书本知识的考核,主要考核方式是卷面考试。这种方式有一定的缺陷,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如技能等。要改变现有学生的成绩考核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考核,突出体现学生动手、动脑,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适用性、综合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实行“学分制”,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地“选课、选时、选师”。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之一,以促进学生个性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3.7建立符合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师资队伍采取“内培外聘(引)”等切实可行措施,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到信息产业和相关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的机制,构建年龄、职称、学历、业务精良等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的教学科研综合水平高的教学团队。同时还要积极聘请本学科领域的行家、学者、情报实战专家、业务能手为高校的兼职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可通过学会、协会、校企合作、校友等多种资源,建立兼职老师教学数据库。建立学科发展状态预警系统(结合地方经济与社会需求的多元性、多变性对社会所需人才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预测等),鼓励教师为本科生集中开设“小班型、重实践、不排课”的学科前沿类课程,现场研讨型课程,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环境。

总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又推进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山西转型发展主要依靠是人才的知识和智能,而不只是资本和资源。图书馆学情报学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山西转型转向依托社会资本、人力资本难点突破的尝试。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缩小高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之间的差距,抓准高等教育从规模向内涵发展的机遇,寻求应用型本科教育新突破。

参考文献:

[1]宋思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