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T确诊报告

/ 1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T确诊报告

李秀萍

李秀萍(黑龙江省海伦市第二人民医院152300)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6-0164-01

【关键词】CT脑膜

1临床资料

例1,某男,72岁,半月前出现双下肢无力,症状逐渐加重伴小便失禁入院。查体:血压18.2/10.7kPa,嗜睡,双下肢肌力Ⅳ级,左Chaddock(+),右Oppenheim(+),入院诊断为脑梗塞,治疗2天不见好转,意识障碍为浅昏迷,颅CT报告右侧硬脑膜下呈半月状等密度影,CT诊断: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追问病史,20天前乘车,途中颠簸碰过头部,未注意,急诊开颅抽出褐色浆液约200ml,清洗后关颅,手术证实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术后第1天意识清,术后第6天双下肢肌力正常,住院4周痊愈出院。

例2,某男,70岁,6天前头痛,头晕,困倦,恶心,呕吐,2天前左肢体运动障碍,意识障碍,尿失禁。查体:血压20/12kPa,昏睡,视神经乳头轻度水肿,左鼻唇沟浅,左肢体无自主运动,四肢肌张力强,左膝腱反射+++,双Chaddock(+),颅CT回报右额叶脑出血,按脑出血治疗3天不见好转,意识障碍加深,呼吸节律不规整,经专家会诊,追问病史,20天前被人打过嘴巴,重阅CT片,右额部硬脑膜下呈OO型均匀一致等密度影,确诊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急诊手术,引流冲洗,术中证实其诊断正确,术后6小时神志清,第3天下床行走,8天后痊愈出院。

2讨论

本2例均为70岁以上老人,脑实质不同程度萎缩及血管硬化,轻微的外力作用易致硬脑膜下血肿,在病史不详的情况下,起病急骤易诊为脑出血,轻缓慢易诊为脑梗塞。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断:①外伤史较长;②定位的脑神经缺失症状及体征;③颅CT硬脑膜下均匀一致等密度影。本病致意识障碍由于出血周围水肿逐渐加重引起颅内压升高所致,例1截瘫及2便失禁是血液进入纵裂直接压迫旁中央小叶所致的结果。血肿形成占位效应致大脑镰,大脑前动脉被大脑镰压迫而发生同侧额叶内侧面和对侧旁中央小叶缺血或软化所致。教训:①应详细询问病史,不可轻视微小的创伤,②CT确诊,硬脑膜下半月影,等密度时应与肿瘤鉴别;③一旦确诊,急诊手术,清除血肿,止血。本病呈慢性经过原因,毛细血管破裂,出血量不大是自体凝血机制保护作用,血肿周围水肿占位效应逐渐加大,2周后血肿包膜完整,再生血管渗血-凝固-液化-出血,致使临床症状逐渐出现。

因为手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效果相当令人满意,所以手术治疗通常是首选治疗办法。也有学者认为只要是能够减低血肿内部压力血肿就会得到治愈,故应用非手术治疗措施也可以减低血肿内部压力,那么手术治疗即可避免,并采取静脉输注20%甘露醇12~106d的办法治疗本病,观察到23例患者之中有22例患者血肿体积明显缩小或完全吸收,对于高龄患者应用此法并不能奏效。

罗从钢[8]认为药物治疗改善血肿包膜的循环,血液在血肿包膜停留时间缩短,减少血液向血肿包膜内渗透,阻断血肿增大;同时血肿包膜内分解物也可以透过血肿内膜重新进入血循环,从而减少血肿量,中药治疗9例血肿体积缩小。激素包括血管源性、血源性因子也有助于保持血肿外膜的稳定,减小血肿体积[5]。本组中没有应用皮质醇类药物及中药,因本组患者平均年龄70岁以上,均有脑萎缩,没有颅内压增高的临床症状和放射学表现而采取保守治疗。

参考文献

[1]惠国桢,兰青,鲍耀东,等.外伤性后颅窝血肿(附53例临床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2.

[2]王忠诚主编.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神经外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ZingaleA,AlbaneseV,RomanoA,etal.Traumaticchronicsubduralhematomaover80years.Apreliminaryprospectivestudy.JNeurosurg1997.

[4]罗从钢.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9例报告.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