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景观中文化共生的营造方法李明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2
/ 2

城市河道景观中文化共生的营造方法李明效

李明效

潍坊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省潍坊市261000

摘要:城市河流不仅具有防洪、排涝、输水等实用功能,还具有为市民娱乐、美化城市等生态功能。以南京东秦淮段景观改造工程为例,分析了城市河道改造与建设中存在的文化缺陷,提出在城市河道景观建设过程中,应结合文化共生的理念,运用独特的文化内涵,对城市河道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市河道景观;文化共生;营造方法

我国是一个古老而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自然和人文的共同作用下,出现了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差异,然而这些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给我们各地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带来了很好的创作灵感,这样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受到高度关注。文章希望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探究,开辟一个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新视角,打破对城市河道景观的传统看法,不仅是防洪蓄水的水利功能和政府追求功绩的面子工程,而是成为一个城市的特色地标,一个城市文化传承的载体,老百姓公共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

1传统文化在河道景观设计中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在我国各行各业的设计工作中,传统文化元素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其中,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些专业人士主张的具有中国风格的现代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这种设计通常就是指,用我国的传统文化去阐释东方文化的情感,并用材料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这样一来就将传统文化当中重要的理念和现代设计充分融合在一起。还有一些研究人员,从当代景观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角度去着手,详细分析现比较典型的案例,从多个方面对传统文化符号在景观设计中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对传统文化如何应用其中;对其予以充分的发展和创新进行了非常详尽的研究。他们认为,追求现代城市文化景观的表达手法时,需要更加重视设计部分所体现出的文化表达以及内在精神价值。同时,深入研究和探讨了地方和民族精神的内容,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强调打破传统,发展和创新,还要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河道设计充分结合在一起。一些研究人员还站在了符号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了河道设计工作,同时全面而周密地分析了不同地区的地域性符号。还有很多研究人员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十分详尽的研究,并且获得了十分显着的成果,但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对传统文化在河道景观中应用的研究还不是十分的系统和深入,所以,需要在以后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2城市河道景观改造中文化共生的体现

2.1文化符号的运用

“文化符号”是地域文化在漫长发展过程中,抽取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用简介的形式,一种最直接的表达。符号是抽象的概括,是一个区域特殊文化的标志,通常直接采用符号提取更容易引起人们的认同。例如大连、青岛地区,在河道景观建设过程中,使用较为常见的装饰图案便是海洋生物图案,装饰材料会用到贝壳、化石等,这和大连的海洋文化、岛屿文化是相关联的;又如杭州、苏州地区,往往会采用传统亭、台、楼、榭等民族建筑元素,使用太湖石、卵石、碎瓷片等铺筑出某些吉祥图案,这也是和当地的江浙文化密不可分的。人们通过这些文化符号,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当地所特有的历史文化氛围。

2.2构建与地域特色共生

河道作为一个城市的发源地,其景观的营建应体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在设计时,尊重地域自然环境,尽量保留场地内有景观生态价值的树种,栽植树种优选本地树种,同时铺装利用青石砖、青石板、透水砖、鹅卵石等乡土材料,既体现城市地域风格,又突出强烈的历史感和丰富的文化氛围。在节点南唐清秋的绿化设计中,保留现有场地中生长良好的乔木:合欢、广玉兰、香樟,增加樱花、女贞等乡土树种,体现城市地域特色,突出节奏感和整体性;清除河道边的常绿植物、部分生长过密的植物,打开河道两岸行人的观赏视线;在部分河岸种植草本花卉,与常绿地被一起组成花境,增加沿河步道的趣味性,创造多样化的空间。在铺装上,采用芝麻灰荔枝面花岗岩、青石板等,同时提取南唐特色纹案,通过现代化的几何抽象,形成“兽面”纹瓦当地刻等具有地域特色的铺装纹样与护岸栏杆纹样,体现历史的厚重感。

2.3与时代人文精神共生

当代的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在设计时要站在使用者的立场上,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感受,来进行人文活动场所设计。第一,对场地使用群体进行合理分类,尽量满足各个群体对场地的使用需求,城市河道空间需满足市民散步、休息、锻炼、游憩、社交等需求。设计中应把市民的物质及精神需求统一起来,营建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同时也满足人文精神需求的河道景观空间。在节点南唐夜宴中,融入对时代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思考,当代市民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在设计时保留场地原有的体育健身公园,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改建,在绿化改造中,保留场地原有景观林,并选用色叶、观花、芳香类的植物来营造丰富的视觉、味觉等感官体验,在满足市民休闲锻炼的同时,营造一个亲切宜人的林荫景观空间。在节点玄津朝阙中,考虑市民亲水的精神需求,在二级步道增设亲水平台,设计平台码头与水榭的驳岸形式,增进人与自然的交流与联系。

2.4文化属性的表达

文化属性是指具有独立性、唯一性和可辨识性等特点,在景观设计中往往可以采用对这种属性的放大、夸张、借用等手法直接应用到设计之中。在著名景观设计师俞孔坚先生所设计的秦皇岛汤河公园中,利用当地所特有的的汤泉文化,根据汤河河道的现状进行综合改造,首创“红飘带”设计方案,用一条500米长的红色带状“飘带”,串联了整个场地,很好的避免了对原有廊道的破坏,同时有满足了城市化和城市扩张对本地段河流廊道的功能要求,成为了当地较为知名的一处景点。这种对文化属性的表达,使之成为一处较为典型的实际案例。

2.5文化载体的创新

文化载体通常是指具体的景观设计元素,诸如铺装设计、景墙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等,通过这些传统载体来表达出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当然,可以刻利用声光电等这类现代的新技术、新材料来重新演绎对文化承载的理解,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文化载体。例如韩国著名的清溪川运河(ChonGae)河道景观项目,在设计中采用独特的弧形石材,高低错落的进行组合,既解决了不同季节中不同水位的变化,同时也吸引了大量民众能参与亲水活动,在每块石头内侧、瀑布下等地方,都增加了灯光设计,让夜晚的河道更具魅力。另一方面,由于河道小环境内可形成更大的风速,从而降低了空气污染程度,减轻热到效应而成为河道设计中的一个创新点。

结论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城市河道景观一直也处在发展演变中,掌握其发展规律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基础的理论研究,我们可以把握好其未来的发展道路与方向,以便更好的帮助设计者做好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创新实践及对地域文化的结合做出更深入的设计作品。在河道景观改造中构建与城市地域特色共生、传统与现代文化共生、与时代人文精神共生的策略,将其应用于南京内秦淮河东段实际景观改造项目中,是理论到实践的结合。该项目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经营城市水平,营造出真正的健康城市河道景观,维护了城市河道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陈燕丹.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析[J].居舍,2018(07):85.

[2]邱彪.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3]梁念龙.地域文化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的价值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8(10):63.

[4]卞跃宏,张绍喜.对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8(18):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