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浅谈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

卢俊峰

山东省栖霞市观里中心小学26530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课改核心理念,它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了教育能否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在全面提高升学率和考试分数的同时,不放松对学习或品德上暂时存在问题的学生的转化。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差生转化,是个需要我们教师研究的课题。我做班主任以来,在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上做了大量的尝试,有许多切身的体会,这里我把我的一些经验教训写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问题学生与同龄学生相比,存在着比较突出的个性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特征:

1.意志上缺乏顽强的毅力。问题生普遍表现为缺乏顽强的意志力,他们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自制力差。在遵守纪律方面,不能用正确的行为来约束自己,没有控制自己的能力。当其情感冲动时,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

2.行为上缺乏良好的习惯。问题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由散漫,随意性强,与人交往时,欺软怕硬。做事缺乏进取精神,厌恶学习。在做错事情和违纪后会振振有词地辩解,坚持错误,不愿接受教育,但若让他们去做一些有益集体的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事却又不愿做。

3.情感上缺乏自信与自尊。问题生往往表现为“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放任自流。对自己的学习信心不足,不能正视自己,认为自己比别人差。

二、对问题生的心理辅导,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应该注意辅导的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1.发掘问题生的闪光点,正确评价自己。问题学生绝大多数都存在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对他们的学习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在这种自卑心理的影响下,难以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对问题生多进行表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有时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束赞许的目光,一抹满意的微笑都会激发起他们强烈的上进心,上进心越强,进步越大。这就使问题学生的转化进入了良性发展的阶段。

2.帮助问题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问题生因为经常犯错误,又容易感情用事,情绪大起大落,要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

(1)要保持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健康;(2)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既可锻炼身体,又能调节情绪。同时教师应以情感沟通为突破口,抓住问题生的心理特点,在他们有困难、情绪低落时及时给予温暖,用行动来证明,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

3.让问题生融入班集体。问题学生大都是后进生、差生,而他们的周围有大量的中等生、优等生,教育管理好这些同学,就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就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良好的班风必然会对他们产生一种积极有益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其次,要让同学多和问题学生接触,可以试着让他们在班级集体活动中担任一些工作,但应事先做好引导,教会他们一些工作方法,派班干部协助等来保证成功,让他们在工作中融合到班集体中,在成功中感悟体现自我价值的重要。这样满足了他们的归属感,他们就会从心理上和同学融为一体,愿意顺集体潮流而上。再次,还可以通过先进帮后进的办法,指定一名或几名品学兼优的同学共同帮助一个后进生,让他们多接触,一起参加活动,在自然的接触中,潜移默化地就可以帮助后进生解决思想、心理上的问题。同学们的帮助可以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也给他们树立起了一个个看得见的、学得了的示范。

4.尊重问题生的人格,给问题生搭建充分展示的平台。要尊重“问题学生”的人格,一般“问题学生”都具有“失宠感”,教师要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表扬,从而消除逆反心理。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做了一件事,完成一次作业,渴望别人的赏识,这是学生的直接动机之一,他们也渴求老师能够赏识自己,能够给自己一次机会。假如教师抓住机会,适时地表扬、鼓励他们,就能激发他们的“斗志”。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放过任何一个使问题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要有意识地去安排一些易操作的工作,如负责关教室门、擦黑板等工作,做好就及时表扬,激发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家庭环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学校教育是至关重要,但家庭教育也不可偏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携起手来,创造和谐温暖的教育环境,才能拨去问题学生心头的云雾,才能拨开云天见月明。转化问题学生,一定要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要诚恳地和家长交换意见,不能因遇到困难而灰心,甚至放弃。曾有人对问题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当问到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时,写的都是上网吧、打球等。问题学生大都是一些精力旺盛而且颇为聪明的学生,只是走歪了路,要发现问题学生的特长,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活动,使他们爱学校、爱班集体,跟其他学生融合在一起,从多种渠道及时了解学生校内外的交友情况,想办法断绝和不良人员的交往,坚决制止不良习气的蔓延。而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平时应多接触这些问题学生的家长,通过谈话,与其达成教育共识,与学校步调一致,促使其子女发展,并及时反映这类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的心里时刻充满“爱的归属感”。

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需要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完善。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学生的转化有其反复性和多变性,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要长期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做好这一项工作,让更多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