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健康教育中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健康教育中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探析

冯淑兰

冯淑兰

(彭州市人民医院611930)

【摘要】目的对应用责任制护理模式对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0例。采用常规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采用责任制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冠心病治疗期间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和冠心病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责任制护理模式对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健康教育责任制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5-0181-02

冠心病对人类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我国心血管疾病中其死亡率高居首位,因此冠心病的防治已经迫在眉睫,如何能够使其死亡率有效降低是目前临床医学和护理界所研究的一个热点性问题[1]。本次研究对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应用责任制护理模式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60例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8.9±1.6)岁;冠心病患病时间1-13年,平均患病时间(4.2±0.5)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8.8±1.5)岁;冠心病患病时间1-14年,平均患病时间(4.3±0.6)年。上述三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病例入选标准

①经心电图等技术诊断后病情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②患者自愿参与研究;③患者年龄在45-80岁之间;④冠心病病史在15年以内;⑤排除合并患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可能;⑥患者理解和沟通能力正常。

1.3方法

采用常规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采用责任制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主要措施包括:首先由护士长根据病房的实际床位数与护理人员的人数,采用连续性排班方法进行护理工作排班,并对每组的人数进行确定。采取小组包干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头。为患者建立健康教育档案,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之后,协助其对一般资料进行填写,并对其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进行详细的调查,收集了解其饮食习惯、相关病史、住院治疗史、经济情况、不良行为、生活状态等。根据实际情况,对已经制定的护理工作模式进行针对性的修改,确定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护理人员按照所制定的健康教育方案,每日对所负责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同时发放健康知识小传单。每两天对患者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对掌握不足的地方应该采取有效办法给予补充[2]。

1.4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冠心病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对冠心病治疗期间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

1.5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健康教育计划实施结束的当天或前一天,对健康教育期间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打分的形式,满分为100分,并设定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得分在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得分在80分以上没有达到90分为满意,得分没有达到80分为不满意[3]。

1.6数据处理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P<0.05,则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冠心病治疗期间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满意度

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对冠心病治疗期间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情况比较[n/(%)]

2.2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和冠心病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对照组患者经(9.78±1.53)d治疗后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该组冠心病治疗计划共计实施(12.30±2.41)d;观察组患者经(6.49±1.33)d治疗后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该组冠心病治疗计划共计实施(9.09±2.12)d。两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临床上又被简称为冠心病,是目前一种非常常见的心脏疾病,是由于心理、个性、社会、生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阻塞,进而引起心肌处于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状态,出现以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心脏骤停为主要症状表现的一种疾病[4]。采用责任制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更好的针对广大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表现、危险因素、家庭护理条件等方面给予更加优质的健康宣讲服务。使广大临床护理人员能够在临床工作中,有更多的机会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谈、反复询问病情、宣教资料讲解,可以使患者真正地参与到疾病健康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来。此外,该项护理服务模式还可以将健康教育的责任充分落实到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身上,使护理人员在冠心病治疗的全程对患者负责,使护理工作中的很多环节减少,使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得到充分保障[5]。

参考文献

[1]胡少珍,邓燕婷,刘瑞勤.床位分管床边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1,11(5):112.

[2]何玉波.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对外科护理工作的效果评价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2010,1(6):135.

[3]谢玮娜,何丽云,于美华.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缺陷中的运用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42.

[4]许莲芳.“零缺陷”服务管理理念在高龄患者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22.

[5]高少琴,郭嘉丽,黄连枝,等.急诊科胸痛患者自服心血管药物调查与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2):2729-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