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探讨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马静

马静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车桥中心卫生院2232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产后出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以及出血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5-0322-02

产后出血是一种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致死率最高的因素之一。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产后短期内大量出血会导致产妇休克甚至死亡[1]。近年来产后出血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和治疗护理也越来越重要。本次研究选取了48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25.6±1.3)岁,平均孕周38.1周,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26.2±1.0)岁,平均孕周38.5周,初产妇26例,经产妇22例。所有患者均属自愿参与本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产科护理,主要包括产前、产时、产后的护理,以及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尿量等体征变化,检查患者血常规和切口情况。

1.2.2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产前护理、产时护理和产后护理。

1.3评价指标

患者心理状态:患者心理焦虑和抑郁情况使用临床自评量表SAS和SDS来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越重。产后出血:采用容积法测量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x-±s)表示,组间率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产妇心理状态评分:观察组SAS评分为(28.4±5.9)分,SDS评分为(27.5±6.8)分,出血量为(211.3±26.6)ml。对照组SAS评分为(41.9±7.6)分,SDS评分为(42.3±7.0)分,出血量为(338.7±42.1)ml。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以及出血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产后出血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产后并发症,宫缩乏力、产道裂伤、胎盘影响、凝血功能障碍,以及产妇分娩时体力消耗过多、用力不当等心理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产后出血[2]。因此,为了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几率,护理人员应该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产妇产前产后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让患者了解分娩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理方法,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做好患者的清洁护理以预防感染,注意患者的饮食及睡眠状况,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本次研究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护理措施:

3.1产前护理

⑴督促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在产检时护理人员要加强对孕妇及其家属的孕期健康教育,详细了解孕妇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对于有贫血等症状的孕妇要加强营养补给,最好以含蛋白质和维生素较丰富的食物为主,以增强产妇的抵抗力和产后恢复能力。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创建一个舒适的产房,消除其紧张、焦虑等情绪,鼓励其树立顺利分娩的信心。

⑵传授分娩相关知识和分娩时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提醒孕妇注意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对产检时发现双胞胎、难产史、妊高症等危险因素的产妇要更加注意健康教育。指导产妇做好围产期的身体护理,并向其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和人工喂养的缺点。

3.2产时护理

护理人员全程陪伴分娩,在分娩过程中随时给予产妇心理情感方面的支持,同时进行常规产程观察和胎心监测,指导产妇在宫缩时深呼吸,并帮助其按摩腰骶部缓解疼痛,及时了解宫口扩张和胎头下降情况,并注意在产妇缺乏足够的体力和精力时补充能量;指导产妇配合宫缩屏气用力,适当地使用腹压,对可能有产后出血征象的产妇使用适量的缩宫素,帮助加强子宫收缩以减少出血;护理人员要检查胎盘是否娩出完整,如果出现胎儿娩出后持续出血的情况,应检查产道是否有软产道裂伤,并及时缝合止血[3]。护理人员要仔细做好以上所述步骤,并不断给予产妇支持和鼓励,使其能顺利分娩,降低产后出血的几率。

3.3产后护理

产后2h护理人员应继续留在产房,严密监测产妇的阴道流血、子宫收缩情况、检查宫底高度、有无胎盘残留等,并注意产妇是否出现血压下降、口渴、皮肤苍白等现象。产后30min可以让婴儿与产妇早接触、早吮吸,促进子宫收缩。对出血量过大的产妇要立刻配合医生抢救。

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产妇心理状态评分和出血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萍.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2):154-155.

[2]程静.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2014,(19):567-567,568.

[3]彭湘云.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39-439,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