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探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小学数学思维探究与实践

党万红张应平

甘肃省古浪县直滩教育工作站党万红733104

甘肃省古浪县直滩初级中学张应平733104

摘要: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已经被重新定义,不再仅仅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而是将教学重心放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比较跳跃,对知识的认知和分析能力较弱,教师运用合适的思维训练方式利用小学数学课堂作为平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优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小学数学思维探究与实践的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实践方法

前言: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理科课程,也培养学生形成理性思维的主要渠道。尽管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知识较为简单,但是其中也包含了很多能用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数学思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参与思维锻炼活动,从而真正发挥数学课程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

一、以数学表象为着手点为学生打下基础

首先,培养学生在思维中建立表象认知。感知是形成表象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渠道感知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教具,比如,模型、卡片、实物等进行演示。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操作使学生的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表象[1]。例如,教师讲解到“图形的运动”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不同的图形,并对图形进行旋转、翻折等操作,感受图形的变化。这是一种实际操作的过程,但是却反映出一种探究数学知识的思维方式。

其次,合理运用表象,激发学生的想象意识。表象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比如,灵活性和综合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建立表象,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从而形成新的表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能将建立表象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而是应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知。

二、融入抽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首先,合理把握抽象思维训练的度。例如,教师讲解到“因数与倍数”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运用贴画、画圈的方式,在黑板上画出6个红球个两个黄球,教师告诉学生红球的数量是黄球的3倍,使学生在头脑中对倍数的概念形成基本的认知。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红球的数量变为20个,那么有几个2个呢?如果红球的数量是50个,那又有几个两个呢?是不是可以用一句话将其概括出来呢?想象的过程是在学生的思维中出现相关的形象。让学生直接对倍数的定义进行概括是有点难度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给予一些提示和引导,是小学生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思维的训练。

其次,以抽象感知对方法进行概括。体验抽象概括的过程是抽象思维训练的主要方法[2]。通过概括抽象方法,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例如,教师讲解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个部分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些抽象思维训练,其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几个实际的例子,比如,一个蛋糕的四分之三、一个长方形的四分之三等,在此基础上,逐渐对分数的意义进行抽象化,用语言将四分之三概括出来。这个过程的难点是需要用语言概括平均分的概念。这是教师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

最后,小学数学教师在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可以对一些知识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完成分析、抽象化以及概括等环节。这是一个对学生思维进行强化的过程。例如,教师讲解到“因数和倍数”这个部分时,在学生已经对“倍数”形成基本认知后,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比较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分别画出几组图画,第一组是2个红球和4个黄球;第二组是2个红球和6个黄球;第三组是2个红球和8个黄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2个2、3个2和4个2进行比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红球的数量都是2,而黄球有时就是2倍、3倍、4倍呢?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逐渐接受倍数的意义和性质,并能形成探究数学知识的思维。

三、运用数形结合方式优化思维培养效果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体现在辩证关系方面。从数学知识的性质来说,二者是无法分割的,是相互渗透和融合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形象知识,并从抽象的角度进行概括,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抽象思维。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能在一种主动意识的驱使下,将抽象数学知识和形象的数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例如,教师讲解到“简易方程”这个部分时,学生初次接触方程的概念,可能无法从文字描述中对方程形成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讲解的过程中运用一些“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将方程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直观通过图象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能从更加形象的角度认识方程的相关概念。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建立数学方程等式与图象之间的联系,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一种解答这种习题的角度和思路。值得注意的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建立数形结合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优化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能将数学思想真正融入到思想当中,强化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小学数学课程中包含很多形象和抽象的数学知识,将数学平台应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教育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数学表象为着手点为学生打下基础,融入抽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运用数形结合方式优化思维培养效果。通过本文对小学数学思维探究与实践的方法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月霞.思想方法:数学教学之灵魂——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实践探索[J].教育观察,2018,7(24):123-124.

[2]郭海珊.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7):157.

[3]谭巍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4):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