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分析

李宝元

李宝元

(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骨四科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胸腰椎骨折应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8年9月收治于骨科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66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33例,给予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椎管矢状径占位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椎管矢状径占位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椎管矢状径占位率为(5.34±2.35)%,对照组患者为(8.26±2.17)%,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应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椎管矢状径占位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应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管矢状径占位率;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036-02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骨科中最常见的脊柱损伤类型之一[1],一般由于外界的高能量损伤造成,若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落下较为严重的后遗症[2],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3]。保守治疗方法指征有限,治疗时间长,患者的依从性较差,而手术治疗起效快,目前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为提升我院本次研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生命质量,探讨分析探讨分析胸腰椎骨折应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根据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8年9月收治于骨科的患者共66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3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范围20~70岁,平均年龄36.7±3.2岁,车祸致伤20例,高空坠落13例,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33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范围20~70岁,平均年龄36.8±3.1岁,车祸致伤19例,高空坠落14例,给予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

1.1.1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确诊为胸腰椎骨折的患者;②在纳入研究前一个月未进行过其它干预。

1.1.2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的先天不足,包括免疫缺陷,肝肾严重损害的患者;②依从性差的患者;③既往有精神病史的患者。

1.1.3退出标准:研究过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能继续参与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所有患者给予常规的保守治疗。通过为患者进行支具固定,嘱咐患者应多休息,症状基本缓解时,架上支具进行适当的功能恢复锻炼,持续10周。

1.2.2观察组:所有患者给予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具体措施如下:①实患者收治入院时,先进行静脉滴注35mg/Kg的甲基强的松龙,持续12h;②在进行全麻后,调整患者的体位为俯卧位,以患者骨折的正中心位置,进行切口,将患者的关节突及椎板充分显露出来,然后再所损伤的胸腰椎的上下节段,采用椎弓根螺钉进行置入;③若患者椎管阻塞超过25%,同时进行硬膜囊的减压手术

1.3评价指标

①两组患者的椎管矢状径占位率;②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关指标包括腹痛,休克,神经损伤[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描述,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n)、占比(%)描述,采用卡方分析,P<0.05即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椎管矢状径占位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椎管矢状径占位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椎管矢状径占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胸腰椎骨折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类型,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保守治疗是以往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常规治疗方法,需要患者长期卧床休息后在进行支具固定进行缓慢的功能恢复训练,耗时长,患者预后效果差。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属于广泛使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与保守治疗不同的是,它能够即可稳定不能耐受支具固定的患者,研究显示[4],胸腰椎骨折常常会并发多种神经损伤,给治疗带来难度,而对于一个多处损伤的患者,长期卧床容易造成功能退化,并发症发生率非常高,而手术治疗及时快速有效,能够快速纠正畸形的脊柱,解除对神经系统的压迫,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椎管矢状径占位率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下降,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胸腰椎骨折应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椎管矢状径占位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应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庄林波,王立胜,王志勇,等.伤椎置钉与否对经皮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的影响[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1):19-23.

[2]短节段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MagerlA型胸腰椎骨折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6,37(16):2448-2451.

[3]罗狄鑫,金勋杰,徐汪洋,等.胸腰椎骨折患者经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14):1320-1323.

[4]申德伟.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学,2016,38(10):1446-1448.

[5]苗小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经伤椎置钉对椎体高度和后凸畸形矫正效果的影响[J].颈腰痛杂志,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