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产品产业发展及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药食同源”产品产业发展及对策探讨

雷晓霞张静许丹刘竹

雷晓霞张静许丹刘竹(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

【摘要】本文探讨了“药食同源”产品产业发展的历史与优势,分析了“药食同源”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影响因素。提出了“药食同源”产品的研发,质量、市场监管和国内外市场上发展趋势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药食同源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对策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085-02

药、食不仅来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而且部分品种中还具有亦药亦食的特性,故有“药食同源”之说。随着人们对“回归自然”愿望和中医药膳食疗的发展和应用,以药物与食物结合运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大大促进了以养身防病为目的的“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利用。目前,我国“药食同源”产品产业的科学发展问题已成为重要课题。

1、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

“药食同源”产品产业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文化,使该产业成为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然而,产业在不断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技术与市场两个方面。首先,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不重视新产品的开发,导致我国药食同源品种结构失调。产品市场的生存周期短,特别是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1],市场上很多品种供大于求,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其次,食药材的重金属污染严重。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有102个药食药材中铬污染严重,可能会带来潜在健康的危险[2]。第三,由于“药食同源”产品产业发展是一个新兴产业,发展还不够成熟稳定,产品开发的人力、资金投入不足,产品市场发展不够规范。产业发展中监管力度不够,涉及此类的规章不够健全,严重的制约了“药食同源”产品产业的发展。

2、“药食同源”产品产业发展的基础与特色优势

2.1、基础理论深厚,应用历史悠久

我国中医学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药食同源”的最初萌芽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我国第一本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其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病养生谋略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内容。《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明确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药与食相结合的理念。唐朝时期,《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了“药食同源”的重要思想;而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食治”篇,是现在最早的中医食疗专论,也是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食疗、食药结合的理论[3]。宋、金、元时期,药食同源的理论和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治未病”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药食同源”的养生理念也得到了我国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大大的促进了“药食同源”产品产业的发展。

2.2、“药食同源”产品产业的独特优势

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文化,传统的养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是我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食互用,药与食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将两者配合食用,用以养生保健,是中医的一个特色[4]。目前,我国在以养生保健为目的,发展“药食同源”产品主要应用方向在以下三大方面:滋补强壮类:这类药主要是通过对脏腑器官组织功能的调理,使其恢复,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恢复健康的作用。如大枣、枸杞、葡萄等果蔬以及谷米、肉类等。《千金要方》记述其具有“利五脏”、“调六腑”、“补中益气”、“主…阴阳不足”等功效。适用于体弱或病后体虚的人。如“妇人方中”以鲤鱼、葱白、豉、干姜、桂心五味组成鲤鱼汤、以治疗妇人产后自汗盗汗以及产后体虚等症状。治疗疾病类:这类药主要是针对各种疾病的具体情况,在辩证的基础上采用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方药。如薏苡仁、大豆、胆汁、酒等,《千金要方》述其有“祛风湿”、“健脾和胃”、“逐水”、“消谷”等功效。此方剂都主要以“药食两用”的药物组成,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病患者,老人、妇女、儿童患者,可长期服用,从而达到较好的疗效。如以葱白、生姜组成的“治妊娠伤寒方”,以生韭汁治食物中毒、葱汤解毒等。保健抗衰类:这类药主要适合老人、妇女、儿童及亚健康人群的生理、病理特点、性味较平和,具有延年益寿、增强记忆力、提高抵抗力的补益调理性方药。如《千金要方?食治》中收载的大多数药用食物都具有生发、明目、聪耳、益智、安神、美容等多种补益养生作用。该类方剂有些能调理气血、促进发育,如“妇人方中”以羊肉、大蒜、香豉组成羊肉汤,治妇人产后月经不调等。

2.3、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药食同源”药材在日常食补或疾病保健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与百姓的健康密切相关。第一,随着政府有关部门对养生文化,中医“治未病”等知识的普及,药食同源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在韩国、日本等国也有着广泛的影响。随着中医药走向世界,“药食同源”产品越来越受到世界人们晴睐,这是我国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二,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而生活节奏越高,人们的生活压力就越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回归自然”,关注健康,注重食疗营养保健。第三,国家把中医药发展例入“十二五规划”重要内容,“药食同源”产业的发展成为中医药发展不可分割的部分,产业发展有了法律地位和政府政策的保障,也为“药食同源”产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药食同源”产品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考

3.1、加强产品研发,提高产品质量,适应市场需求

随着市场竞争力的加剧,我国从事“药食同源”产品研发的企业应该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加强研发,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从低端产品转向高端产品,从广告策略转向技术和服务策略。对于已经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企业应该重视“药食同源”食品的应用研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新产品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3.2、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增强产品市场活力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健康理念趋向成熟。消费者通常认为知名企业生产的名牌产品更有质量保证,即使名牌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也可以追溯、索赔。消费者一般不会去购买知信誉不好,知名度差的产品。所以从药食同源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名企效应,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3.3、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目前,我国“药食同源”产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药食同源”产业发展监管体制有待完善。因此,政府部门应明确职责,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明确部门、专业人员对药食同源行业的日常监督检查,采用定期与随机相结合的检查方式对其经营企业实施现场检查,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维护产业市场经营秩序,建立行业部门与社会公民相结合的监督员队伍,以确保产品从原料、生产过程、成品仓储、宣传广告、市场经营等符合法律规定和行业的要求,从而保障产品质量,保证食用安全,确保“药食同源”产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

3.4、开拓思路,发挥优势,拓展市场

“药食同源”产业的大发展,就要从中医食疗和养身保健上做“文章”,大力宣传中医药养身文化,让中医药文化与养身保健结合,养身保健与“药食同源”产品应用结合,产品产业发展与世界人们“回归自然”理念相结合。必须挖掘发挥自身优势,搞活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只有这样,“药食同源”产业才能做大做强,中医药养身文化才能走向世界、“回归自然”。

参考文献

[1]陈庆亮,单成钢等.药食同源食品起源与行业现状分析.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7):114-115.

[2]金波,马辰.药食同源药材中重金属铬的污染状况评价.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

[3]秦芳.初探“药食同源”说.中国医药,2011.

[4]任娟莉.《千金要方》“药食同源”方药探析.陕西中医,200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