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诚信经营与企业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论诚信经营与企业发展

刘雯雯

刘雯雯/中共招远市委党校

诚信不仅仅是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更是一个经营战略性问题,它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企业竞争制胜的保证,也为企业生存发展提供可行的保证。企业应该从上到下要树立起全方位的诚信观,要准确界定什么是诚信行为,要把诚信放到比管理、技术更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

一、诚信经营的优势以及失信所带来的危害

(一)诚信经营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诚信的丧失会对市场经济产生很大的破坏性,会导致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而良好的信任关系是经济活动的润滑剂,可以大大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整个社会的获利水平,诚信的企业在经营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诚信经营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法宝。诚信企业可以降低销售成本,因为树立诚信意识,可以获取更多的中间商、经销商、顾客的信任,中间商、经营商可以帮助你做宣传,促销你的产品,使你的产品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

2、诚信经营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的基石。诚信经营能增进公司内部员工信任度,能够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提高企业形象,同时还可以赢得银行的信任,保证企业发展的运转资金。

3、诚信经营是促进企业有效沟通的桥梁。诚信经营可以建立长期信任的客户关系,供应商通过其销售人员与顾客接触而获得顾客的信任,这种关系可以给顾客带来好处,从而使企业赢得大量的目标顾客。

4、诚信经营是企业无形资产的核心。讲诚信是企业潜在价值最大的无形资产。可以给公司带来很大的价值,也可以给股东带来更大的价值。

(二)企业不进行诚信经营所带来的危害

当前的社会信用,尤其是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已经严重恶化,对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其具体表现在:

1、企业融资渠道受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机交易活动无法正常运行,直接间接融资渠道受阻。经营状况恶化,原企业很容易发生信用危机,这种企业往往采取拖欠账款,逃避银行债务,偷税漏税,产品质量低劣等失信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给企业正常的生产及交易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2、银行业务开展困难。近年来,银行信用秩序混乱,以各种形式逃避金融债务的现象相当普遍,银行呆账、死账越积越多,这就造成银行不敢向企业放贷款,而信用缺陷表现为大量居民储蓄,这使贷款占存率的比例逐年下降。

3、企业产品信誉可言。诚实信用在市场上享有崇高的声誉,这种声誉长期积累下来就会形成无形资产,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支撑企业产品的崇高品位。但不少企业打着知名企业的商标,肆无忌惮地从事制假、售假勾当,严重影响了这些知名企业和产品的形象,给这些企业千万以难以计量的损失。

二、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提高诚信经营水准

(一)重视企业信用文化建设实现诚信经营

1、注重企业信用文化教育建设诚信意识。企业家是管理者和决策者,他们是企业运作机制中的主角。企业家的目标追求是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其个人效用一方面来自于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社会声誉;另一方面来自于收益的切身利益。对于这两方面的需求,都必须有卓越的信用作保障;二是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教育,使他们树立“信用第一”的观念,要让他们懂得讲求企业信用是一种责任,一种美德。认识到信用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进而使员工在行动上自觉维护企业信用。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保证诚信经营。

2、建立系统、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在建设企业信用文化时,一方面,我们应重视企业信用文化的物质层面的建设:一是要注意产品中的信用因素。二是要重视企业容貌中的信用文化的特征,它包括企业的名称/象征物/空间结构与布局等。三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信用管理和组织机构,包括设立企业内部的信用部门。企业应重视交易全过程的信用管理。

(二)提高企业管理者的道德修养实现诚信经营

企业大大小小的领导者都是企业的形象、企业承包的旗帜,他们的诚信度直接影响下层乃至整个企业的诚信建设。所以作为领导者,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要首先要做到,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要清正廉洁、公开透明,及时修正错误;禁止职工去做的,自己要首先不做,要旗帜鲜明在反对。

(三)完善企业诚信管理结构实现诚信经营

诚信理念的建立仅靠道德才华是不够的,在加强道德规范建设的同时,应强化和完善各种法规和制度。改革的关键点有三点:1.实行决策控制权和决策经营权分离,赋予监事会决策控制权,包括对重大决策的审批权、对经理人员的任免权、对重大公司经营实时监控权等。赋予公司经理层决策经营权,并逐步将董事会的权限分解到这两个高层组织中。2.监事会的人员应由各相关利益集团代表组成,如债权人代表、内部职工代表、小股东代表等,并引入独立于公司利益的外部人,对负责决定决定经营权的公司经理层进行监督。3.为保证内部决策权的有效制衡,应严禁公司经营者与监事会成员相互兼职。另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应建立在公司股权优化的基础上,否则公司治理会面临根本性的制度难题而无法改善。

(四)监督企业战略的制订与实施实现诚信经营

为了保证战略制订与战略实施在诚信经营上的一致,企业还必须严格执行对战略实施实行监督与控制,建立诚信经营的奖惩机制,从而达到制度与管理的一致。

(五)强化企业管理的外部约束实现诚信经营

实现诚信经营还需要外部环境的协助,通过对企业内部制度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以及外部制度的约束,从而达到实现诚信经营的企业内外一致。通过外部制度约束来实现企业诚信经营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立法与执法,净化企业管理的外部环境。加快对不讲诚信的企业和行为的打击立法,加大打击力度,特别是对法人故意犯罪的责任人,要建立追究刑事责任的制度。

2、加快政企分开的步伐,严厉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不铲除,统一的市场体系是不可能形成,市场秩序难于真正规范,企业的诚信就难以树立。

3、建立现代信息网络,广开企业诚信状况。由公安、法院、银行、税务、工商、经贸等部门合作,开展企业信用档案建设,并且采用红黑榜两种形式,定期公布在大众媒体上,特别是政府的权威互联网站向社会公开。红榜代表诚信水准高的企业的名单及其诚信等级,黑榜则代表信用水准低于一定标准的企业名单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公开信用信息,使不讲诚信的企业失去市场,失去合作伙伴、失去银行信贷、失去股东的支持,最终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