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直肠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直肠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

胡浩清费维曹蓉蓉卢丽丽

胡浩清费维曹蓉蓉卢丽丽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功能科上海201800)

【摘要】目的:分析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直肠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68例经病理确诊的直肠病灶行直肠腔内扫查;比较常规超声、实时弹性成像的诊断情况。结果:常规超声的诊断恶性直肠病灶的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61.76%、61.11%、62.50%,实时弹性成像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3.82%、83.33%、84.38%;实时弹性成像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性更高(P<0.05)。结论: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可为直肠良恶性病灶的鉴别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直肠病变;常规超声;实时弹性成像

【中图分类号】R57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090-02

近年来,随人们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直肠肿瘤的发生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严重威胁患者健康[1]。良恶性直肠肿瘤治疗方法大相径庭,因此,早期鉴别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直肠良恶性病灶诊断准确率,本文对比了不同检查方法的鉴别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6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单发性直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42例,女性26例;年龄42~78岁,平均(58.29±6.74)岁;病灶大小:0.87~5.62cm,平均(2.62±0.48)cm;距肛缘距离:2~10cm,平均(5.64±0.82)cm;其中,直肠腺瘤32例(其中,2例炎性息肉、4例增生性息肉、7例腺管状腺瘤、19例绒毛状腺管状腺瘤);直肠腺癌36例,病理分期:Tis期10例,T1期17例,T2期6例,T3期3例。

1.2方法

1.2.1检查方法

仪器设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日立,HITACHI),直肠腔内探头(轴向),直径:1.0cm,长度:19.0cm,频率:5~10MHz,扫描角度:360°。检查前1h,经肛门给予开塞露(以减少干扰);检查前,协助受检者取左侧卧位,右下肢屈曲使大腿紧贴腹部,左下肢微曲,嘱患者尽量放松腹部,指导患者进行张口呼吸,以放松肛门括约肌,常规进行肛门指诊,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1)经直肠常规超声。缓缓插入直肠探头(先在探头表面涂耦合剂,再套橡胶套,最后在橡胶套表面涂耦合剂),观察病灶方向、位置、回声、边界、大小、累及肠壁的层次、周围淋巴结及血流情况。(2)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肛门指诊后,将探头插入患者直肠,开启弹性检测功能,感兴趣区域(ROI)为病变肠壁及其周围脂肪组织,操作者轴向轻压ROI后放松,待出现稳定波形后,冻结图像,截取波谷图像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

1.2.2评价方法

(1)经直肠常规超声诊断标准[2]。直肠腺瘤:呈现稍强回声,病灶起自黏膜层,凸向肠腔,呈赘生性,类似乳头状或者类圆形,部分病灶可见蒂部,探头触之可动。直肠癌:病灶多为不均匀低回声团块,呈溃疡型或者隆起型,可累及肠壁,形态多不规则。(2)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3]。采用5级评分法,恶性:≥4分;良性:≤3分。

1.3观察指标

比较经直肠常规超声、实时弹性成像在直肠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包括:准确性、灵敏度以及特异性)。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准确性、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等计数数据以百分比(%)形式表示,应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手术病理诊断,在68例患者中,直肠腺瘤32例,直肠癌36例;超声检查直肠癌诊断情况:22例真阳性,20例真阴性,12例假阳性,14例假阴性;实时组织弹性成像直肠癌诊断情况:30例真阳性,27例真阴性,5例假阳性,6例假阴性;实时弹性成像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3.82%(57/68)、83.33%(30/36)、84.38%(27/32),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61.76%(42/68)、61.11%(22/36)、62.50%(20/32)(χ2分别为8.354、4.431、3.925,P分别为0.004、0.035、0.04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经直肠超声检查是临床公认的良恶性直肠病灶鉴别诊断的方法,然而,该法存在下述不足之处:(1)该法无法识别黏膜下层及黏膜肌层,因此,无法区分浸润癌及绒毛状腺瘤;(2)腺瘤局部恶变以及腺瘤伴重度不典性增生的声像图均为均匀中等回声伴散性片状低回声,无法鉴别诊断;(3)由于巨大腺瘤存在明显声衰,其后方肠壁层次及腺瘤内部欠清晰,故常误诊;(4)当肿瘤位置较高时,探头无法垂直肿瘤,肠壁层次欠清晰。可见,受技术限制,常规经直肠超声并不能很好的鉴别诊断直肠良恶性病灶。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属半定量的病灶评估方法,可通过病灶硬度信息,对病灶进行鉴别诊断。据报道,在直肠病灶位置、大小、基底不同的情况下,弹性成像诊断准确率略有不同,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可见,该法受病灶因素影响较少,客观性较好。本研究结果提示,实时弹性成像的对直肠癌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3.82%、83.33%、84.38%,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61.76%、61.11%、62.50%(P<0.05)。

综上所述,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可为直肠良恶性病灶的鉴别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司空银河,林香春,吴静等.NICE分类对结直肠肿瘤性及非肿瘤性息肉鉴别诊断的价值[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6):880-884.

[2]王云忠,陶春梅,王学梅等.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在直肠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15,12(6):473-477.

[3]唐雪梅,孔鹏飞,顾鹏等.经直肠常规超声与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直肠良恶性病灶诊断中的价值[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4,29(6):53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