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1

如何增强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余建军

余建军四川省岳池县伏龙初级中学校638300

摘要:阅读在语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成败。但现如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的教育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语文阅读有效性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现如今,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并没有得到重视,也没有发挥其本应该发挥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相关探讨。

一、带着问题阅读

阅读的无目的性是目前语文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无效阅读的主要原因。教师从初一开始要培养学生带着三个问题进行阅读:本文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作者是怎么写的?这三个问题能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主题、写作手法的思考,养成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这种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迁移,也是语文能力迁移的一个表现。

其次,培养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式。初中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要重视学生用多种方法阅读不同的文体。朗读,是初中学生最常用、最喜欢的阅读方式之一,但是,朗读适用于课文阅读以及课外诗歌、散文的阅读,至于大部头小说和那些需要严密思维的说明文和议论文则不适于朗读。因此,还要培养学生默读、跳读、精读、鉴赏等课内常用的阅读方法,以及课外常用的浏览、粗读等。

教师在授课与指导阅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不同的阅读方法。诗歌、文言文、散文要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掌握其停顿、节奏,进入其描绘的美的意境之中;小说、说明文、议论文要尽可能默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论点、论据的类型、论证方法等;对于报纸杂志和网络上自己不感兴趣的文章,只浏览题目即可;对于课标规定的读本则要细读、精读,不但要了解其主要内容,还要能够了解人物经历、外貌特征、其身上发生的主要故事等。

二、加强阅读迁移能力的培养

如今的中考,很少考查学生的课内阅读,即使文言文也是以课内外对比阅读为主要考查方式。这就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要求:学生能将从课内阅读学到的知识成功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阅读迁移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既有知识体系的完善,也需要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悟。教师要以课内知识体系为抓手,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能力的迁移。在课内教学中,经常会对人物形象进行总结,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发生在人物身上的事情与文章对人物的描写两方面入手总结人物形象,然后通过阅读课外文章,让学生用课内学到的方法来总结课外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两处环境描写:“我们上了轮船,离开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这都是烘托人物心情的,但是到底烘托了人物怎样的心情呢?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第一处,一家人高高兴兴去旅游,而且作者用了“绿色大理石”表现一家人去旅游的愉快心情。第二处,遇到了已经沦为穷光蛋的于勒,一家人构想的美好生活成为泡影,父母的心情当然是沮丧、失望的。教师要善于通过课内外阅读知识体系成功地迁移到课外阅读过程中,利用课内学到的相关知识解决课外文体,增强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三、注重阅读量积累

阅读量的积累是阅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发生质的提高。很难想象,一个读书很少的人能快速掌握阅读的技巧、提高阅读能力与阅读的有效性。常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平时并不怎么喜欢做语文阅读习题,只是很喜欢读书,但是他们对阅读题目的解答往往方向正确、用语精准。这正是丰富的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中字、词、句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不但阅读课文,还要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阅读内容、风格各异的文学作品,阅读各时期的美文佳作,阅读各种报纸杂志,阅读与不同科目相关的文章……在提倡学生阅读纸质书籍的同时,也鼓励学生一定程度接纳电子阅读,让多种阅读方式共同构成学生丰富的读书活动。各种阅读内容、各种阅读来源有利于学生对不同文体、不同思想文化、不同语言风格进行融合,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接受、理解能力,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敏锐感知,能够快速判断阅读文章的类型、内容、主体、风格等,能够快速从文章中提取需要的信息,并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四、利用媒体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方式便是设置情境,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来吸引学生的目光,从而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学生刚读文章可能根本无法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甚至会觉得文章乏味。所以教师便应该根据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展示或者是现场演绎剧情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最后一课最感人心脾的感情。再比如学习鲁迅的文章时,因其比较晦涩难懂,无法让学生产生兴趣,那么教师应该将文章白话化,让文章更加贴近现实,或者是通过多媒体展示视频之类的方式。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作者当时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