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环境生态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沈丹丹

关键词:环境生态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一、环境生态类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固定性

尽管高等院校一直重视并普遍开设了环境生态类课程,但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教育,大多是学校先指定了教材,再依据指定教材内容组织教学,且不同专业和研究方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基本相似,基本都是按照同一主线进行阐述,未能体现不同专业的特色,也有悖于该类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另外,该类课程课时安排较少与课程内容较多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了教学进度和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降低了学生学习该类课程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创造力的发挥。因此,探索新的更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教学资源配置的滞后性

由于教育经费紧张,不少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存在环境生态类课程教学设备不足、实验仪器不全的现象。特别是大多高校采取分专业开课的形式,现有的教学经费不能满足所有专业教学设施的全套配置,已有的部分仪器设备因属于各自专业管理而得不到充分利用,甚至出现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优势的浪费现象,无法满足环境生态类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此外,部分学校专业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且由于教师的研究方向差异,教学信息未能得到很好的交流,师资力量的调配没有得到优化。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单一性

生态环境学研究对象涉及到生物系统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而自然界生物种类和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导致教学内容极其繁杂,且每一研究层次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规律。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无法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表达生态环境学研究对象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结构和变化规律,导致部分教师根据个人的理解进行表述。这种单纯依靠教师理论教学的方式很难让学生得到感性认识。目前,在该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面向本科和研究生的授课也基本上都是借助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结合进行讲解与分析,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学习环境生态类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提高。因此,应重点考虑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环境生态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1.对环境生态类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

由于环境生态类课程内容涉及面比较广,知识点比较分散,且学科问的渗透性较强,所以对于小同专业、小同学历层次学生要求掌握的程度也是小同的。因此这就要求在该类课程教学内容的编排和设计上要主次分明,且要对其中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知识点进行保留,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补充新的理论,让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另外,针对环境生态类课程存在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方面的矛盾,应该针对内容设置合理的课时,并结合教学目标,对环境生态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重点的教授。

2.丰富环境生态类课程的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方式、方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如生物标本、多媒体技术以及各类生态环境主体网站等。因此在环境生态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加大对该类教学辅助软件和设备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该类课程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源,还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培养其对环境生态类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改善该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召开座谈会和组织讲座等,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思考。

对学校的科研平台进行充分利用,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得科研和教学之问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方法是以学生为教学中心,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其目的是实现学生之问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应当鼓励学生注重收集有关环境生态类课程方面的资料,预习新知识,并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从而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增加课程的教学资源

环境生态类课程的教学资源是极度缺乏的,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的功能,使整个课程的质量得到提升,我国在设备与仪器管理方面应该做以下改革:开通各专业资源的使用权限,使每个专业的课程设备得以齐全。另外在环境生态类课程教学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对各项教学资源的利用,比如说文字材料和影像设备,以及多种科学成果等,然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方式进行生态环境的实践,这样才能使生态环境课程的教学内容得到直观而具体的表现。除了增加物理资源之外,还要增强人力资源,比如师资力量,要组建一个具有高学术水准的师资队伍,这对生态环境的课程的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每个学校都必须重视对教师教学水平的培养工作,并且在各个院系建立适当的师资力量分配与优化,加强每个专业之间的研究生与本科生学术交流工作和座谈活动。不仅要加强学院内的学习交流,还要加强与校外高校的合作,只有不断吸取别人的想法,才能促进学生思想的健全发展。

三、总结

通过对环境生态类课程教学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发现了目前我国在该项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意识到环境生态类的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每个学校的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体系,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对教室资源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态环境建设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总之,虽然我国在此方面的教学改革仍然有所欠缺,但是相信在未来的生态环境建设中,相关问题必然会得到良好的解决。国家对生态环境学原理和方法的应用,对人类的环境和资源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万大娟,董洪梅,朱佩娟,陈颖.环境生态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281-282.

[2]金彩霞,樊静,鲍林林.环境类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6(2):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