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1

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欧国明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519100

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处于重负低质的困境,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状日趋严重,令人忧心。为走出这种困境,我们开展了“生本教育的观念与实践模式”的课题研究并形成了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生态模式激扬生命

一、课题的起源

“你们的孩子并不比城里的孩子差,同一课题,甚至同一个问题,你们的学生表现很棒,分散思维活跃,大胆质疑,能言善辩,个性张扬。今天的课堂变成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群言堂,这甚至在我们上海也是罕见的。”这是全国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的话。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如此高的评价给予了我们信心,使我们更坚定地选择了“生本教育实验”,而且走过了8个年头。

二、着力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案例:生命的态度

师:同学们,针对这位同学的说法,你们认为对“生命”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

生1:我觉得就像每朵花都有它盛开的理由一样,每一个生命也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所以,对于生命,我们应该呵护!

生2: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我觉得,对于生命最基本的态度,应该是尊重!……

这无疑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由许多灵动的生命体组成的动态课堂。是来自于一种课堂形式根本性的改变、一种生态课堂模式的生成。其模式如下:

前置性学习→课前一分钟→导入新课→初读领受→品读领悟→交流提升拓展。

下面主要对这种“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进一步说明:

1.精心抓好前置性学习。有备而来的学,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因此,教师要树立大阅读观,在新课学习之前,必须注重布置好与“收集资料、熟悉文本”相结合的前置性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前置性作业,可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布置,重点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对其中的哪一点(词、句、段)最感兴趣?文中的哪一点最能引起你的思考?为什么?

(2)你收集了哪些与本文相关的资料?你想用它来说明什么问题?

(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字、词、句或内容)?

2.坚持实施“课前一分钟”说话训练。坚持实施“课前一分钟”说话训练,旨在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锻炼胆量。

3.导入新课求简、求趣。生态课堂的导语设计与常态课堂导入设计最大的不同在于:生态课堂的导入设计更注重简洁概括,尽可能巧妙有趣。

4.走进文本,初读领受。领受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要适合儿童当前心理年龄的最新特点。学生领受是在上一次课结束时就已开始,这样学生才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做课前社会化的准备。教师要融入课堂生活,表情动作和言语能让学生体味到教师的关爱和深切的期望。

5.精读文本,品读领悟。领悟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主题和核心环节或阶段。通过阅读、讨论或相关练习,能让学生深入知识的内部,领会知识的内涵及发现知识生成的初步或基本的规律,拓展知识的生命;同时用集体学习的动机促进内化的方法,使知识与思维、情感、态度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有机成分。

6.分享成果,交流提升。提升是在学生领悟的基础上对知识生命的拓展。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成功领悟,让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探究的精神得到张扬和发挥。在提升阶段的常规化讨论中,学生之间智慧和知识的“广博性”相互感染,在分享同伴学习成果的同时,每个学生心里又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求和内化的强大动力,课堂就成为一种引力巨大的学习场。我们在“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上常常会发现无法预知的令人心灵震撼的场面,这就是生态课堂教学的无限魅力。

三、凸显成效

1.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学行为不断改进。经过多年的实验,“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理念以及“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已转变成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教学的设计从过去只重视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课堂从过去单调、沉闷的“满堂灌”变成为一群孩子自主学习的“群言堂”……这一切的转变,正是生态课堂激扬生命的佐证。

2.教师的科研能力有较大提高。参与课题实验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与科研能力提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经过多年的实验,教师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他们的课上得精彩,更令人欣慰的是他们所撰写的教学论文或实验成果屡获市、区年度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可以说,生本教育催生了一批农村的优秀教师。

3.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只要你走进“生本教育”的课堂,就会看到课堂呈现出一幅幅这样的景象:教师教得轻松,常常为学生新颖的观点笑逐颜开;学生学得愉快,时时为自己的成功乐不可支。

参考文献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J].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