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并心率失常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冠心病并心率失常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性分析

施明霞

施明霞(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226121)

【摘要】目的评价冠心病并心率失常患者临床治疗药物安全性。方法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诊断并收治冠心病并心率失常患者64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研究。观察组患者使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胺碘酮,两组疗程均为30d,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当无可比性,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并心律失常效果较高,不良反应冥想低于胺碘酮,适于临床治疗各类心律失常。

【关键词】冠心病心率失常用药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3-0167-01

稳心颗粒为汉方“炙甘草汤”为基础进行现代工艺生产而成的,具有循证医学研究证据的抗心律失常专利中成药具有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供血逆转心肌肥厚等作用。本组研究为比较稳心颗粒临床治疗安全性,特进行探讨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诊断并收治冠心病并心率失常患者64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研究。观察组32例,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37~81岁,平均(55.1±2.1)岁。对照组32例,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39~79岁,平均(54.9±2.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无可比性。包含室性前收缩11例,房性前收缩8例,交界性收缩13例。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患者首先接受关系并常规基础治疗,期间患者必须停用治疗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品。观察组患者温水冲服稳心颗粒9g,3次/d。第二周起改为200mg/次,2次/d,第三周逐渐改为200mg/次,1次/d,连续服用5d后停用2d。对照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维持滴注速度0.5mg/min,24h内不得超过720mg,后改为30mg/min,日平均剂量2000mg。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0d,治疗期间配合十二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情况进行观察,DR胸片观察肺部情况,并对治疗期间血液检测,观察肝、肾、甲状腺等功能。

1.3统计学

SPSS2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t,计数资料x²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临床效果相似,无可比性,表明稳心颗粒治疗患者冠心病并心律失常效果较好,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详见表1所示。

表1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失常情况比较分析

观察组患者分别为服药后出现1例头晕,2例口干,无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于服药后2例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3例患者服药2周后甲状腺亢进,另有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或口干等反应,其中3例患者伴肝功减退。

3.讨论

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其致死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尤其是猝死发生率的增高,已经引起医学界的高反关注在临床治疗手段上,药物治疗仍然是最基础的治疗。前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的西药中因为其毒副作用致心律失常作用限制了临床治疗。部分治疗心律失常药物会增加患者猝死几率或总死亡率。但是中药治疗心律失常,具有多靶点治疗不良反应少的优势,受到众多临床医生欢迎。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稳心颗粒对乌头碱氯化钠和肾上腺素诱发的心律失常有抑制作用,甘松中主要成分缬草酮有使膜稳定及延长动作电位的作用,可阻断折返激动,有效抗心律失常。能使冠心病患者的间期离散度下降,减少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相关国际组织对稳心颗粒研究表明,其可阻断多粒子通道,并且临床治疗心律失常效果较好。本组数据中,观察组患者疗效与对照组无差异,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这表明其治疗心律失常效果较好,安全性却是比西药治疗有所提高。综上,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并心律失常效果较高,适于临床治疗各类心律失常。

参考文献

[1]刘永明.葛长江.陈令全.等.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并心率失常48例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6.

[2]DongqinWang.ChinmayPatel.ChangcongCui.Gan-XinYan.PreclinicalAssessmentofDrug-inducedProarrhythmias:RoleoftheArteriallyPerfusedRabbitLeftVentricularWedgePreparation.PharmacologyandTherapeutics.2008.119:141-151

[3]贾卫红.蔡慧.周庆.等.稳心颗粒治疗期前收缩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7.2(25):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