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探析

朱曼

西充县第二实验小学四川南充637200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在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上有促进作用。但是数学知识比较复杂,涉及内容较多,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这需要教师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深入探索,在解决生活问题中提升学习效果。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每个学生都主动动脑,不仅牢固掌握了数学知识,教师也能顺利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除了要为学生传授基础数学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牢基础。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只是简单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不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也容易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学习始终处于低效状态。对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学习规律与心理特点,将生活化教学方法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轻松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当前大部分教师不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学生学习中过于强调结果,未意识到过程的重要性,让学生一味死记硬背公式、定义,学生对公式来源与推导结果不了解。这样学生在做题时在同类公式上经常出现混淆,学习不扎实,也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对生活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为学生创设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够做到灵活运用,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教师要注重发挥出生活化情境的作用,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带领学生逐步进入各种情境中。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问题,也乐于接受数学知识。可见教师要发挥出情境教学的作用,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案例中,便于学生学习与理解,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1]。例如: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学生也比较熟悉,在情境中可以顺利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学生可以分别扮演售货员、顾客等角色,让学生计算购买商品的价格,如购买了一个书包54元、一支笔4元、一本书25元等。学生通过计算不仅掌握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知识,也懂得了通过比较价格,购买最便宜的商品。

(二)提出生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对此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设计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分析与解决,达到理解数学知识的目的。学生在面对生活化问题后,自己的思维将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也保证了最终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认识人民币”教学中,教师先为学生准备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总结其特点,然后在课堂上提问:“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和1元在读时有哪些相同处?”学生回答是“元”。然后教师告诉学生人民币单位有元、角、分,然后出示硬币,介绍其辨认方法,并提问:“如何识别人民币呢?”学生通过思考,会说根据其大小、图案、面值和颜色等。在教师逐步引导下,每个学生都对人民币有了深刻印象,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运用生活游戏,提升学习效果

小学生有着爱玩爱闹的天性,他们的求知欲望强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发现和认识周围世界。这样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不仅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也通过对生活实例的体验、分析、判断和理解,掌握有效的数学思维方法[2]。例如:在“周长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龟兔赛跑的游戏,学生可以扮演乌龟、兔子,将比赛过程演示出来。这样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再适时引出周长的概念,让学生逐步认识周长,牢固掌握周长这个知识点,也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发展。接下来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总结各种测量周长的方法。学生在游戏中既感受到了快乐,也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满足了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

(四)结合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指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例如:在“相遇问题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如下题目:“小明与小红一起由学校出发,每分钟小明走40米、小红走30米,问20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很多学生由于思维的限制,会计算成(40+30)×20=1400(米),计算出两人反向而行的距离。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指导,让他们画图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可以得出另外一种答案,即两人同向而行,则距离为(40-30)×20=200(米)。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恍然大悟,考虑问题也更加全面,同时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效率也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这样极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尽快转变思想观念,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将生活化教学手段应用到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到活跃的学习氛围中。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开动脑壳,认真思考与分析教师提出的实际问题,不仅最终得到了准确答案,也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为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打牢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竹梅.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81.

[2]陈灿辉.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