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流行性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及预防控制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常见流行性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及预防控制对策分析

刘勇

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防科424400

摘要:目的:探讨常见流行性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并针对其提出有效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疗的流行性传染病患者12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对这120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分析常见流行性传染病种类及疾病传播方式,并对预防控制策略进行分析。结果:常见流行性传染病的主要包括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粪口传播、血液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结论:传播途径和传染病病原是流行性传染病扩散的必然条件,因此根据传染病特征制定综合性控制对策,可有效控制和预防疾病的传播。

关键词:流行性;传染病;传播方式;控制预防对策

流行性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安全,此类病症具有社会影响大、传播领域广、传播速度快等特征,目前临床医学研制了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多种预防和控制流行性传染病的疫苗[1-2]。但流行性传染病在不断更新,部分流行性传染病仍然无法得到有效根治及控制。通过了解分析流行性传染病的种类及传播方式,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疗的流行性传染病患者120例,对这120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54例,年龄范围为3岁一65岁以内,平均年龄为(30.18±1.02)岁,疾病类型:水痘21例,流行性腮腺炎10例,病毒性肝炎40例,肺结核26例,流感23例。所有患者的各项条件均可符合本次研究中的规定条件和标准。

1.2方法

对120例流行性传染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研究总结其疾病传播种类、传播方式和发病原因,探讨流行性传染病的有效预防控制策略。对于整个研讨过程需将研究所得各项数据详细记录下来,确保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结果

2.1疾病传播方式分析

本文研究得知,常见流行性传染病主要包括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粪口传播、血液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详情可见表1。

表1常见流行性传染疾病传播方式分析[n,(%)]

2.2流行性传染疾病分类

根据流行性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可将其三大类,39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甲类传染病包括霍乱和鼠疫,此类传染病传播速度较快且传播范围广泛,如发现甲类传染病患者或疑似病人,医护人员需立即对其采取隔离措施,同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或在行政部门强制措施下采取隔离观察或治疗措施,在2小时以内将疾病传播情况上报。乙类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和危害程度相比甲类传染病来说略弱一些,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传染疾病的传播性均较强,危害性较大,因此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按照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管理。丙类传染病主要包括流行性感冒、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丙类传染病与以上两类传染病的危害程度相比较轻,但是丙类流行性传染疾病中的流行性感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如不及时上报与隔离易引起流行性传染[3]。

3.讨论

3.1流行性疾病发病原因:

(1)生活方式的改变。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导致部分不良商家为谋取私利而滥垦滥发,致使大自然生态失衡、全球气候恶化的后果。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昆虫肆虐繁殖,涌现了许多具有传染性、致命性病菌的昆虫,导致细菌滋生。此外,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的速度及频率越快,明显加快了传染病传播速度。此外,食品工业化、消毒不彻底、不法色情服务等因素也加快了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因此导致流行性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难度加大;(2)抗菌药物及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临床研究表明,如抗菌药物及抗感染药物使用不合理是引发患者出现抗药性的主要原因。治疗小病时抗生素的使用,长此以往,患者极易出现耐药性,一旦患者机体出现重大疾病,由于其自身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加上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导致临床治疗难度加大,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3)自身免疫系统。通常情况下,人体有三道防卫线可防御自然界各种病原体的侵袭。第一道防卫线,即是皮肤和黏膜可保护身体各器官,确保其不被细菌侵蚀。第二道防线:即是指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可快速杀灭细菌。第三道防线:即是指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作用的发挥,经淋巴及血液循环生成抗体,促使机体产生抗原,可有效保护机体。但若机体出现免疫功能异常或体质变弱情况,这些防线的保护功能将无法实现,导致各种致病因子侵入机体,致使患者产生传染病。

3.2预防控制措施:

(1)预防接种。预防接种在传染性疾病预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其主要通过在人体内接种某疾病的生物制剂,促使机体形成对该疾病特异性的免疫力,从而整体提升机体免疫力。目前临床上主要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等接种疫苗。婴幼儿时期实施预防接可有效预防流行性疾病的发生。(2)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疾病传播的关键。可提升患者对流行性传染病的基础知识、传播途径、危害性以及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认知度,同时可有效增强其自我保健意识。帮助群众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方式。(3)改善卫生环境。微生物是引发流行性传染病的主要因素,而微生物多产生于垃圾、污水等处,因此通过改善卫生环境可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疾病的发生,主要包括垃圾处理、粪便排放等措施等,确保饮水卫生,保护水源,不断优化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公共卫生水平,对人群多的公共区域做好杀虫、消毒等工作,同时做好院内感染预防措施。(4)控制感染源。隔离带有感染疾病患者,同时对存在传染病病原体的液体、空气、物品等做好消毒处理工作,且卫生防疫部门需严格控制感染源,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疫。(5)提升监测能力。加强流行性传染病的监测,不断完善流行性传染病的相应监测系统,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体系和方法,不断提升流行性传染病的监测能力,同时,需加强传染病监测人员的培训,提升其预防流行性传染病的能力。(6)控制传染源。对于携带传染性较强的流行性传染病患者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按照检查结果对传染疾病进行定性,对拒绝隔离的流行性传染病患者,需立即采取强制性隔离处理。对已确诊的传染病疾病患者,进一步明确流行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源,并及时对其采取消毒处理,同时做好疫情各项工作[3-4]。综上所述,进一步明确流行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染病病原是有效预防和控制流行性传染病进一步扩散的必然条件,因此应针对传染病特征制定综合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可有效控制和预防疾病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段义香.浅谈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途径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5(22):77—78.

[2]胡齐来;喻行松.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分析[J]饮食保健,2016,3(6):230—231.

[3]陈明华;刘瑞芳.探讨常见流行性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及预防控制策略[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6).

[4]唐玫.流行性传染病的现状与预防控制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