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加强名师工作室管理中的文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1
/ 2

试论如何加强名师工作室管理中的文化建设

许强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

摘要:在当前 “无经验可循”的条件下,名师工作室的文化建设可以借鉴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重视战略文化、建设人本文化、规范制度文化、打造团队文化和增强创新意识,以进一步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关键字:名师工作室 管理 文化建设

自从21世纪初上海市率先成立名师工作室以来,全国各地的名师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尽管各个地区的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先后出台《名师工作室发展建设与管理的办法(试行)》,当前名师工作室仍然存在“四重四轻”的现象(马宇民&刘炜杰,2017),即“重建设、轻管理,重形式、轻活动,重政绩、轻过程,重名气、轻实效”。有关名师工作室管理,尤其是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还鲜见报道,仍处于无经验可循的初级阶段。本研究在2018年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大背景下,基于四川省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借鉴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和思路,结合名师工作室学习性、示范性、民间性和学术性的特征(薛正斌,2017),探讨名师工作室的文化建设问题,力求为四川省名师工作室有序、高效运行提供可操作性策略。

重视战略文化

“不谋万世者,不足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一域。”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小到一个企业、一个事业单位、一个社会团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宏观的发展规划。例如华为的愿景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腾讯的愿景是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迪斯尼的愿景是“成为全球的超级娱乐公司”。对于名师工作室而言,根据《四川省中小学省级名师名校长省级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的界定,名师工作室的主旨是“凝练现代教育思想、锻造教学风格与品牌、提升教学质量”。因而,名师工作室应该围绕这个大目标来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使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培养卓越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型教师的平台,创新教师培养培训的平台,攻坚教育教学改革难题的平台,提炼推广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平台,致力于培养“未来教育家”。

有了总体战略,就可以拟定工作室的发展规划。从对象上来说,发展规划分为工作室规划和个人规划。从时间上来说,发展规划又可分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对于工作室而言,长期目标以10年甚至更长为限,目标是培养“未来教育家”;中期目标以3年为宜(名师工作室的一般培养周期),目标可以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教学研讨、开展专项课题研究等;短期目标以半年或者1年为限,目标应具体到拟筹办几次“学科教学示范”、“教学研讨”和“专项攻关”,及其预期效果。对于个人而言,要求所有成员依据工作室总的工作目标,结合自己的实践情况,制订个人对应的长、中、短期切实可行的工作学习计划和专业发展规划。

建设人本文化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人才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以四川省苏仁智名师工作室为例,不管是作为“核心成员”的“1”—1名工作室领衔人、“10”—10名工作室骨干成员、“5”—5名优秀中青年培养对象,还是其他希望在教学中免费使用工作室优质课程资料的“外围成员”(李卫东,2016),都是名师工作室最宝贵的财富。从理念上,名师工作室应该以人为本、以文化人,既要体现工作室对于人才的重视,又要力求个人在工作室里凝聚出归属感、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和成就感。要将名师工作室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紧密联系起来,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正反馈效应。在名师工作室的“1+10+5”成员及其他参加者快速成长的同时,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也会“水涨船高”。

规范制度文化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名师工作室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层次上包含“1”、“10”和“5”,区域上覆盖多地和多教育机构,形式上涉及“学习”和“研究”,内容上囊括日常教学、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活动。为了保障这个多层次、跨区域、形式多变、内容丰富的“机构”健康运行,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有必要规范相关的制度文化。

首先,要健全规章制度。工作室规划和个人规划的有效执行需要健全的规章制度来保障。一方面,建立学习、研讨、交流、课题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制度。要求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性;严格按照工作室的岗位职责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参加工作室组织的各种“学习”和“研究”活动,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另一方面,出台成员管理办法。名师工作室实行“聘任制”,工作室和成员双方应签订协议书,明确规定受聘教师的工作职责、研究经费、津贴绩效和奖惩措施等。

其次,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将他评与自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评价内容应该多元化,将组织管理、活动开展、关系协调、经费使用、研究成果等内容全面地囊括进来。务求客观、综合、全面地考察成员在工作室的履职情况。对于优秀者,可以授予“工作室优秀成员”、“工作室学习积极分子”等荣誉;对于落后分子,及时劝退。

打造团队文化

“人心齐,泰山移”。一方面,“众人拾柴火焰高”。工作室全体成员要为了共同的发展愿景而努力。在工作室的活动里,每一位成员都应该在计划里各有分工,在过程中各司其职,在活动后受益匪浅。进而让成员积极主动地融入各种“学习”和“研究”教研活动,力求做到“学科教学示范”各展所长、取长补短;“教学研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专项攻关”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另一方面,“先进带后进”。名师工作室“1+10+5”成员之间要互动起来,既包括“导师”负责指导 “学徒”,又包括“导师”向“导师”借鉴经验,还包括“学徒”和“学徒”互相切磋,更有“学徒”反哺“导师”,在你追我赶、互帮互助、互通有无、切磋琢磨的氛围下,实现“导师”和“学徒”的共同提高,进而促进名师工作室的全面发展。

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名师工作室也应该鼓励创新。创新既包含形式上的创新,例如多媒体网络的利用。名师工作室可以指定专人制作网站、开通微博、建立微信公众号,主要面向教师群体发布工作室的活动预告、宣传工作室的教育理念、展示工作室的研究成果,甚至可以利用这些网络平台对这些“读者”和“观众”进行调研和采访。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面向社会公众,做一些工作室研究课题相关的“科普”,以进一步增强工作室的辐射效应和扩大影响力。并且媒体的形式不仅限于传统单调的文字配图片新闻稿形式,也可以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美篇和短视频。创新还包含内容上的创新,例如“学科教学示范”不囿于精读,还可以涉及泛读;“教学研讨”活动中“展示—学习—评价”的评价环节不囿于教师评价,还可以引入学生评价。

参考文献

马宇民,刘炜杰.(2017).关于名师工作室建设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以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为例.职教论坛(15),31-34.

薛正斌.(2017).名师工作室与教师团队的发展.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39(005),189-192.

李卫东.(2016).名师工作室有效发挥作用要素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1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