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 建构语文学本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3
/ 2

关注学生 建构语文学本高效课堂

赵雪球

浙江省义乌市香山小学教育集团,邮编: 322000

摘要:践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确定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观,采取方式建构学本客养,建构高效课堂,是当前学科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在本文中,本人将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从明确基点、寻找支点和建构远点这三方面入手,就如何建构语文学本高效课堂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学本课堂;建构策略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正在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由过去的“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但是,在取得瞩目的教学成果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种学生伪学习的问题。如何使学生真正地学习,还学习本来面目呢?这是我们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的提出,呼吁广大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树立以学定焦的教学观,借助学生学来引导教师的教,使学生通过体验教学活动,真正思考、探究,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促进学生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立足于此,我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尝试建构学本课堂,驱动学生真正学习。

一、明确基点,确定学习高度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施是以小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和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的。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以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为起点,实施语文教学。如此才能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也才能在切身体验学习的过程中,走得更远。

以《池上》为例,这是一首较简单的古诗,语言形象,通俗易懂,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立足学生学情,创设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如此活动。具体地,在教学之前,我先引导学生们发挥自主性,搜集与这首古诗有关的信息,如创作背景、诗人生平等,使学生从整体上建立对古诗的认知。接着,在课堂上,我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驱动学生们共享课前搜集到的信息,并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描绘画面。在互动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碰撞思维,建构对古诗内容的感性认知。立足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再结合古诗,提出问题,如“前两行描绘了什么画面呢?你最欣赏哪两个字呢?”由此为学生们指出深入思考的方向,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美、场景美,发展审美能力。

二、寻找支点,彰显学习深度

学生的学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点,也是促进课堂教学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之所以出现伪学习的问题,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地掌握学习方法,在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学的情况下,机械地跟着教师的步伐,解读文字语言。尽管我们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们,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完全对学生放手。教师过度“放手”学生,也是造成学生伪学习的一大原因。因此,我认为,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要想真正地建构学本高效课堂,教师既不能到掌控学生学习,也不能完全对学生放手,而应寻找支点,引动学生们深度学习。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一般会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结合教学内容,或者提出问题,或者设计任务,驱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在实施教学的时候,我先鼓励学生们自读文本,整体了解文本内容。文本的标题是文本内容的高度概括,对此,我向学生们提出问题: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圆明园的毁灭,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圆明园的毁灭的呢?其在书写的过程中,是一直围绕圆明园的毁灭来写的吗?如果不是,那么,他如此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些问题的提出,为学生们指出了思考的方向,同时也使得学生们透过文字语言,深入地把握文本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意图,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还可以锻炼思维,发展思维能力。

三、构建远点,拓展学习广度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实现不教。教师的不教,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保障的。在学本课堂的建构过程中,教师无论是立足学生学情设计学习活动,还是围绕文本内容提出问题,都是在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但是,单纯地将学生局限在课堂上,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还限制学本课堂的建构。因此,我认为,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建构远点,立足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课外任务,帮助学生拓展学习广度,提升学习质量。

以《鸟的天堂》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方式,为我们形象地刻画了大榕树景象。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建构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也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过程。因此,在组织教学之后,我以“我的学校”为主题,为学生们设计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们仿照文本的写作方法进行书写。如此,不仅可以实现读写结合,还可以使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提升写作能力,为养成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在核心素养培养指导下,树立生本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参与主体,同时建构基点、支点和远点,帮助学生投身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自主性的发挥,建构对所学的理解,并锻炼思维能力、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玉涛.小学语文“学本课堂”的思与行[J].教育现代化,2018,5(51):384-385.

[2]陈丹.走出围城 让学于生——浅谈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