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传统学习方式与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融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2
/ 2

语文教学中,学生传统学习方式与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融合策略

潘 萍

昆明市盘龙区东华小学 云南昆明 650051

摘要:有别于国外教育,中国基础教育质量位列全球之首,然而长期形成的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受到束缚,语文教育亦是如此。如何让深厚的语文教育之根得以发扬,劣势得以改善,还有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致力于中西教育优势的融合,致力于现代教育理念和未来教育理念的融合,致力于未来目标和现实教育素养的融合,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之路。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学习,探究式学习,融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育模式和探究式自主学习模式的利弊逐渐显现。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以教师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根植于几千年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学生基础知识普遍比较扎实,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严谨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不利于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给教育注入了一股新活力,新动向,弥补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短板。因此,将自主探究引入到传统的语文教育课堂,强强联手,使得学生既有扎实的文化底蕴、文学功底,同时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热情,让语文教育永葆生机和活力。

一、Why——提出问题的依据

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基于以下三点思考。

其一,中外教育学生学习方式优势的融合。中国基础教育质量位居全球之首。基础教育中,长期以往形成的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文化知识的传承上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和国外教育相比,我们欠缺的是探究性学习能力。我们经常看到外国的孩子们席地而坐,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小组讨论,实践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培育了孩子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外教育各有优势,如何让优势强强联手,取长补短,这就是提出问题的原因之一。

其二,立足于现今教育与面向未来教育的融合。未来社会的几个特点:科技化加深,价值观进一步多元化和分化,重大风险不可预测。我们未来培育的人才的核心素养就必须有沟通与合作能力、批判思维、探究与创新和社会化的认同。所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原因之二是基于对未来社会特点考虑的。教育培育什么样的人,必须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其三,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的融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当有一天我忘记了所有的知识,剩下的就是教育。华南师范大学左璜教授也曾说过:什么是核心素养?当一个人把所有东西忘却了,留下的就是核心素养。所以,若干年后留在孩子们身上什么呢?这就需要把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融合,需要传统学习方式与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融合。

二、What——关键词的界定

传统学习是指学生被动地接受式学习。传统学习的核心是“学”,强调的是知识的传递,包括概念、理论、方法等,从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在小学到中学、高中甚至是大学的受教育过程中,由一名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不断地记笔记,然后复习,再参加考试,这是传统学习的典型方式。通过老师“教”和学生“学”从而使学生得到概念、理论和方法。

而作为我们现在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则是与之相对应的,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掌握方法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的理念、方法、模式,探究性学习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三、How——融合的策略

对我们而言,首先是教师教育观、教学观的重塑。经验是一笔丰厚的财富,但也会是固有的难以打破的屏障。很多时候教师们习惯使用传统学习方式引导孩子学习,而今天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求证,探究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勇于打破固有的教学方式,舍得放手,愿意放手,给予学生充分思考与获取知识的空间与时间。

即从以下五个维度达成融合策略。

1.强调教学目的融合。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人?从单一文本走向大的育人观,立德树人贯彻教学始终。学科教学目标多维度融合,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培育具有沟通与合作能力、批判思维、探究与创新和社会文化的认同核心素养的人才。

2.强化教学主体的融合。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倡提出问题、在多主体的融合中探究求证问题。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小组合作、家长参与、社会力量介入、教师主导的多主体融合探究,最终要达成教学效能的最大化。

3.多维度教学内容的融合。探究求证的前提在于有主题、有方向。首先融合国家课程提出探究问题或某一主题。通过多主体融合探究,通过多学科内容上的融合开展探究式学习。例如,就“长征”这一主题进行了多维度的教学内容融合。语文中的《七律长征》,数学中的《数说长征》,如果给学生这样一个数说长征的探究任务,我们相信孩子们通过查找资料、计算实践、经验对比等探究性学习,能更加深刻的体会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不容易,更能深刻的感受老一辈革命家们坚韧不拔、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当然长征当中涉及到学科内容融合的支点很多,找到这些学科融合的支点,巧妙的布置探究学习任务,就能让学生在学科内容融合中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比如长征的历史,飞夺泸定桥也好,横渡金沙江也好,这些战役在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经典性战役,让孩子去深入的了解这段历史,就是一段历史学科的融合。在长征当中走过了那么多省,趟过了那么多河,翻过了那么多座山,如果能在探究性学习当中,让孩子们按照长征路的轨迹制作一幅长征地图,那么这就是与地理学科的融合。这样一些学科内容的整合渗透一定是能更深层次的带领学生感悟文本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结合文本进行语文素养训练一定能取到更好的效果。

4.多手段教学方式融合。在所有的数据收集完以后,探究性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对学习中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这将直接影响到探究性学习的结果好坏。要更好的进行数据分析与整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选择。教会学生使用Excel表格对探究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汇总,汇总后可以方便地进行筛选、抽样、排序,甚至能快速的给出不同形式的直观数据统计图。教会学生使用word对探究学习中获得的文字资料进行整理,可以把探究学习中最刚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可以把与长征有关的诗词文章编排成册,可以撰写读后感受。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整理方式,也体现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转变。

5.多元化评价融合,实现对探究过程的立体评价。在探究性学习的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以教师的评价作为单一的评价方式,而是多元化的引入学生之间的评价,家长的评价,不同班级教师和同学的评价,甚至于引入社会因素的评价。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点评、修正学生们的探究过程,学生与家长合作探究过程中家长会给予孩子们不同的评价意见,探究过程中孩子们互相之间的对比修正这些过程评价都是对探究非常有意义的。

总之,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引入到传统语文教育课堂,使学生强化基础的同时,善于创新、创造。让语文教学助力于学生良好的品行、健康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形成,助力于各学科的探究式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养成终生受益的好习惯和好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