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提高学生归属感和价值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3
/ 2

刍议提高学生归属感和价值感

晏桂清

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

摘要:提高学生归属感和价值感是我们学校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激发学生潜能学好各项知识与能力的内在动力。本文结合班级管理工作实际,探讨通过得力班干部、赢得学生合作、建设心理环境、为每位同学过生日等四个方面着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归属感与价值感。本文对于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归属感;价值感;班干部;赢得合作;心理环境;过生日

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阿德勒认为: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所有人的首要目标,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尤其如此。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是如此重要,以至于这是决定他们在学校的表现——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同学关系的首要因素!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这是一种个体本能的需要,这种需要称之为归属感。当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是这个班级的一员,都以在这个班级为荣!这就是个体生命的价值感。学生有归属感和价值感,则班主任的管理就是成功的,这个班级也一定是健康向上的!在班级工作中,如何让学生对班集体产生归属感和价值感呢?

一、培养得力的班干部

班级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班主任的绝大时间都花在了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上,青春期的孩子就是在犯错误当中不断成长的!如果我们能“赢得”学生,我们的工作就是成功的。

“赢得”学生就是赢得学生的合作!最重要的是先赢得班干部的合作。一个好的班长能顶上半个班主任。没有人天生就是做干部的料,班干部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如何培养班干部,不同的班主任,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只要能提高班干部的威信,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都是好方法。但我今天想说的是,如何“赢得”班干部。各位主任,不知有没有发现?班上有这样的管理人才,但是他们却不愿意管,理由有很多,比如怕得罪人,我管不了,他们不听等等。但其实背后的根源:他没有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所以他缺乏动力!

我引用我班上两位班长在教师节写给我的话:

阴姝宇:感谢您给我这个当班长的机会,身为14班的班长,我感到非常的自豪!二年来,我成长的特别多,感谢您在我耍小脾气时的包容,我喜欢您把空间和思维留给我们自由发挥!我觉得您身上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是站在我们的立场了解我们,理解我们!我知道在您心中我也许不会是最让你印象深刻的班长,但我想一切都为时不晚,我会努力的!

张锦鸿:我其实明白。作为14班的班长很不称职,接下来我要尽到班长的职责,与阴姝宇班长一起,让14班更加优秀!我们14班一定会给您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也谢谢您,从来都没有直接教训我,而是逐步教导我。让我明白了身为班长的责任感与集体感。

二、完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下面“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学生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学生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告诉学生凡事都有三种以上的解决办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你决定要赢得学生的合作,就足以为你带来积极的感觉。特别是第四点,因为孩子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逐渐产生归属感和价值感!这里要特别注意“赢得”学生不是“赢了”学生,所谓“赢了”学生,是指教师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学生。赢了学生,使学生成为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学生反叛或盲目顺从。

三、建设良好班级心理环境

班级活动形式多样,无论哪项活动,利用得当都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归属感与价值感。

每学期期初的班规的制定与修改,在遵循《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的前提下,全体学生参与,从学生的角度和需求出发,共同制定;民主选举班干部;轮流记录班级日志;共同商讨班干部的职责;参与学校的大型活动;为每一个学生过生日;集体举办生日party;团辅体验;每周的主题班会等等。

四、给每位同学过生日

这里我想说的是,给每一个学生过生日,操作很简单:让班长记下每个同学的生日。只要有学生生日,班长就会在我上英语课之前提前告知我,我就利用课前时间,让这位生日的同学上台,全班为她唱生日歌,并且抽取一个小小的礼物!仪式虽然简单,但意义很重大,每个学生对此都非常的期待。因为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仪式,会让学生觉得自己被深深地看见和关注,归属感就油然产生了!还有一个就是团辅活动。青春期的孩子其实缺乏自信,碰到困难容易放弃,对处理人际关系也很茫然。针对学生的困惑和需求,我举行了几次比较大型的团辅活动,邀请了部分家长配合,具体内容有:我自信,我快乐;积极信念;目标导向和情绪管理。体验是最能有所感悟的。学生都收获很大。既看见了自己的优点,也看到了其他同学身上的优点,明白了所有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与人之间必须学会尊重!得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等等。 最后一个就是主题班会了。我们学校对此也非常的重视,课件都为我们准备了。是不是生搬硬套?形式如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论如何,都得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稍作修改,主持人也应该是由学生轮流进行!因为这是提高学生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好机会!此次寒假由于情况之特殊,时间之漫长,居家学习的这段时间,学生非常想念校园,想念同学和老师!为此二月份,利用小黑板这一平台,上了两次主题班会:在战疫中成长;如何看待停课不停学?3月12号,组织了百日誓师!这些活动缓解了学生的焦虑,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前几天班干部针对国内疫情,全球疫情,中国对83个国家的援助,澳大利亚山火,以及4月4日降半旗3分钟默哀这几件大事设置了相关问题:国内疫情,为什么能够被控制,与青年有何关系;中国对其他国家援助是为什么?是在搞口罩外交吗?全球疫情恶化的原因有哪些?国旗是为谁而降?布置所有同学做好准备,决定开学第一天举行座谈会。

总之,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可以将学生的心牢牢地贴近班级集体,学生就能在情感上认同,热爱班级,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向班级中其他同学靠拢;对班集体的工作目标、班级文化、行为规范等产生认同感,从而产生对班级的安全感、满意感和向心力,并最终形成集体强大的内聚力。

参考文献:

  1. 孙晨哲、武培博.初中学校归属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1):1352=1355.

  2. 陈彩霞.中学生心理韧性、人际关系、抉择能力的体验性体育学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03、14.

  3. 杜玲玲.中小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8(06):58-6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