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2
/ 1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高琦

肇东市人民医院 151100

摘要:心内科疾病的患者中,老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几率较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心源性猝死人数越来越多,在心内科疾病治疗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监测迫在眉睫。笔者发现,冠心病患者最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其次是患者的情绪波动过大或者运动过量等,均会诱发心源性猝死。医护人员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对评估患者原发病的猝死风险,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诱因,同时加强对患者体征的监测,尤其是夜间做好急救准备,及时为发病患者提供科学的治疗。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的发病比较迅速难以控制,因此致死率较高。一般情况下,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是突然性的,没有明显的预兆,猝死会使患者的心脏出现心跳过快或者导致心室颤动等失常情况,心肌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在短时间内危急患者生命[1]。心内科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有较强的风险,尤其是老年患者的体质较弱,发生风险的几率更大,在心源性猝死的人群中占据非常大的比例。由于发病无法预料,因此预防措施往往不全面,临床对此病的检测还欠缺精准的预测,导致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还容易引发患者家属和医院之间的纠纷。想要改善这种状态,就需要了解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完善治疗过程中的监护内容,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 资料与方法

1.资料

本文选取从我院2018年3月~2019年8月住院的10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60~79岁,体重62~79 kg。所有研究者多可以确定为心脏猝死。要排除严重威胁生命的其他疾病及其肿瘤患者。

2.方法

由于患者已故,我们对病人无法进行调查,所以所有的心脏性猝死患者的家庭分发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关于患者猝死的因素,如猝死前的运动,饮食是否规律,是否经常熬夜,吸烟、饮酒习惯,大便是否困难,家庭是否和谐。调查结束后,我们整理数据,分析调查结果。

3.观察指标

本文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现有病历及其对于患者家属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及其危险因素。

二、结果

1.导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45例患者因心肌梗死导致心 源性猝死,占45%。18例(18%)死于肺心病。16例(16%)死于病毒性心内膜炎。11例(11%)因心肌病发生心源性猝死。风湿性心脏病心源性猝死8例(8%),其他原因导致的猝死患者

2例(2%)。

  1. 导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 。在通过对调查的数据分析来看,由于家庭不和睦争吵而心源性猝死的患者有35人占35%、由于吸烟而猝死的患者有18人占15%,由于暴饮暴食而猝死的患者有10人占10%,由于不运动而造成的猝死的患者有10人占10%、由于熬夜而猝死的患者有10人占10%,由于排便用力而导致猝死的患者有7人占7%,以及以其他因素而造成猝死的患者有10人占10%。

三、总结

现在猝死患者有逐年递增趋势,不仅仅是老年人,中青年人的发病率也逐年递增,极大威胁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极大的创伤。而从猝死患者中,以心源性猝死为著,因此本文对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及其危险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古人云治未病者为上医,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一些教训,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从而从根本上避免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由于心肌梗死导致的心源性猝死患占比为18%;由于病毒性心内膜炎引起的心源性猝死患者16人,占比为16%;由于心肌病导致的心源性猝死患者11人,占比为11%;由于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心源性猝死患者8人,占比为8%,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猝死患者有2人,占比为2%。在通过对调查的数据分析来看,由于家庭不和睦争吵而心源性猝死的患者有35人占35%、由于吸烟而猝死的患者有18人占15%,由于暴饮暴食而猝死的患者有10人占10%,由于不运动而造成的猝死的患者有10人占10%、由于熬夜而猝死的患者有10人占10%,由于排便用力而导致猝死的患者有7人占7%,以及以其他因素而造成猝死的患者有10人占10%。家庭的和睦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及其有利,不良的家庭环境,会经常争吵及其影响生活质量及其心情。吸烟是极其不良的生活习惯,大量的尼古丁及其有害气体会被吸入肺里及其血液中,破坏肺脏及其心血管系统,诱发心脏猝死。暴饮暴食也会影响心脏功能。熬夜休息不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诱发心脏猝死。排便用力会加快心率,加大心肌耗氧量,诱发猝死。

结束语:心源性猝死的发病比较迅速难以控制,因此致死率较高。一般情况下,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是突然性的,没有明显的预兆,猝死会使患者的心脏出现心跳过快或者导致心室颤动等失常情况,心肌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在短时间内危急患者生命。心内科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有较强的风险,尤其是老年患者的体质较弱,发生风险的几率更大,在心源性猝死的人群中占据非常大的比例。由于发病无法预料,因此预防措施往往不全面,临床对此病的检测还欠缺精准的预测,导致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还容易引发患者家属和医院之间的纠纷。想要改善这种状态,就需要了解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完善治疗过程中的监护内容,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