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网络教学渲染课堂气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1

如何运用网络教学渲染课堂气氛

温月华

老河口市孟楼小学

课堂气氛是在课堂中呈现的一种综合性的心理状态,它可以用一定的心理行为指标来衡量。如果我们以秩序、参与、交流三个指标为依据,就会把课堂气氛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消极的课堂气氛;对抗的课堂气氛。积极的课堂气氛是一种理想的课堂气氛。它主要表现为以下明显特征:第一,师生双方有饱满的热情,教与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课堂活动井然有序;第二,学生求知欲强烈、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第三,师生间情感交流充分,学生参与面广,双方处于互动积极的状态;第四,师生共同洋溢碰着为成功实现教学目标而获得的喜悦与满足感。

教师的人格魅力、业务水平、教学风格、师生关系及课堂组织都是影响课堂气氛的关键性因素,而巧用网络则是渲染课堂气氛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如何巧用网络渲染课堂气氛,这里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课堂导入环节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上课前,教师要精心备课,精选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如歌曲、电影等视频资料或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大家,一开始就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整节课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注意材料的选取

网络世界有巨大的教育资源库,它集全社会的力量,使教育资源无限增长,为教育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网络共享性与开放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和存放信息,但由于没有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这些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编辑和整理,各种不良和无用的信息充斥在网络上,给利用网络信息带来了障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依据教材内容对相关的网络资源进行甄别,选择出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最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资源加以利用。

三、注意把握时机

利用网络资源渲染课堂气氛,对时机的把握也很重要。同样的网络资源,在一节课中不同的时间播放也会取得不同的效果。现实生活中教师们往往为“视频”而“视频”,经常作为课堂导入的环节,好像视频播放完了,渲染课堂气氛的环节就完成了。研究表明,一节课中大部分学生学习最有效的时间是上课前往20分钟,后20分钟的时间就会也现注意力不集体、学习效率低下,甚至有开小差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把握渲染课堂气氛的有利时机,让学生时该处在高涨的学习情绪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教师要适时引导

运用网络资源渲染课堂气氛,教师仍要适时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并不能由于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而削弱,更不能被取代。其实,技术越先进,手段越新颖,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化作用就越重要,因为教师在设计使用这些网络资源手段时都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教学目的。因此,在运用这些网络资源时,教师要适时引导、指导、辅导,这样才能过到教学目的。

曾经看过一节视频课,老师讲课的内容是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14课《难忘九一八》,这节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题材。这位老师在课堂上的三个环节赢得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1、课堂导入。上课一开始,教师播放视频音乐《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悲怆的音乐加上东北人民背井离乡、流浪徘徊的视频画面,无不令听者动容。歌曲播放完毕后,教师随即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吗? 这首歌曲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通过播放这段音乐视频,结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很自然地导入新课,为整节课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2、课中回放。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在引领学生学完“九一八”事变的结果后,《松花江上》的音乐再度响起,学生们结合所学知识,更能体会到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剧。

3、课末结束。这位教师是在《松花江上》的音乐中结束课堂学习的。短短45分名钟的时间里,一段视频,三次播放,课堂气氛的渲染达到高潮。学生们在悲怆的音乐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增强了爱情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整堂课的设计真正达到了上课的三个境界:开头,引人入胜任;中间,波澜起伏击;收尾,余音不绝。而这一效果的取得,网络资源的运用功不可没。从这节历史课中,明显地体会到了运用网络渲染课堂气氛的好处。它可以让师生处在同一种氛围中,感受那样逝去的事情。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网络资源,让师生身临其境,形成深刻的认识,感同身受,教学效果自然非常好。

总之,让我们一起努力,巧用网络渲染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助力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