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 2

抽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贾春梅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省德阳市 618000

抽血是常见护理操作,但是部分体检者会在抽血期间出现消极心理反应,那么这种消极心理反应与哪些因素有关?针对不同抽血人群的心理反应该如何护理呢?

一、抽血人群的心理刺激因素有哪些?

第一,疼痛。抽血时针头穿刺会刺激体检者血管与皮肤,使其有刺痛感,加之不同人群疼痛耐受度不一,所以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例如轻度心理反应者表现为焦虑、紧张等情绪,重度心理反应者则表现为出汗、呼吸加速、肌肉收缩等,而临床将上述生理、行为、心理方面的表现称为“应激反应”。

第二,态度。抽血期间若是医护人员技术不过关、态度不亲切、表情生硬等,容易让体检者有疏远感,从而产生负性心理,加之受疼痛影响,体检者心理压力较大,各项情绪堆积,情感反应更加强烈,导致抽血配合度不高。

第三,血液。部分体检者在看到自己的血液被抽吸后,容易产生突发情绪反应,表现为情绪失控、紧张等,甚至会晕针。


6019151a8e1d7_html_972020bf08de7669.png


二、不同抽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及护理方法

第一,潜在紧张型。这类心理反应通常发生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均良好的成年人中,体检者表现为从容、自控力强、镇静等,虽然可以配合完成抽血操作,不过内心仍旧有一定的紧张感,考虑可能与担心注射器安全、缺乏正确抽血认知、害怕疼痛、空腹抽血等有关。对此,要求护理人员:(1)动作轻柔且态度吻合,减少粗暴动作、冷淡态度,改善护患关系,有效完成抽血操作;(2)抽血期间讲解抽血相关事项,改善体检者认知,消除顾虑。

第二,高度紧张型。这类心理反应通常发生在体质较差、抽血前高度恐惧或紧张、身体偏瘦、伴有严重慢性疾病、出冷汗、面色苍白的体检者中,容易晕血或晕针。对此,要求护理人员:(1)抽血前;注意调节抽血工作室中温湿度,确保空气通畅;按照工作室工作流程,合理分组,减少喧哗与拥挤,减少压力源;加强巡视,观察等候抽血人员的面容、精神状况;认真、耐心地回答体检者问题,使其身心均能处于轻松状态;(2)抽血中:指导体检者取平卧位,减少脑部供血量,同时减轻视觉刺激,避免发生晕针;抽血期间加强交流,观察体检者细微情绪表现,分析心理反应,且告知抽血的无危害性,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抽血技巧,尽量做到首次抽血成功;(3)抽血后:指导体检者按压穿刺点,避免出血,且注意控制按压力度;不要让体检者立刻起床,宜休息一段时间。当然,若是未曾预见体检者会晕针、晕血,可以观察其抽血反应,一旦发现心慌、出冷汗等症状,立即协助其平卧在床上,同时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变化,且让其饮用一杯温开水,叮嘱其无需紧张,稍微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

第三,焦虑型。这类心理反应通常发生在对抽血有顾虑、首次抽血、担心抽血伤害身体的体检者中,且若是护理人员表情淡漠、操作不熟练、衣衫不整、不耐烦等,均会让体检者怀疑护理人员,进而不肯配合。对此,要求护理人员:(1)做好心理沟通,且仪表端庄、态度和蔼、动作娴熟,让体检者有信任感;(2)加强解释、宣教工作,改善抽血认知,使体检者能够理解护理工作;(3)提高穿刺技术,且树立责任意识,能够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者疼痛感,缓解焦虑心理,例如疼痛与穿刺针头粗大、体位舒适度、按压时间不足、皮下淤血、按压方法不当、按压力度不均等有关,均需进行合理、耐心的指导,以规避疼痛因素对患者心理反应的影响。

第四,恐惧型:这类心理反应的体检者主要表现为不配合抽血操作、有强烈的恐惧/紧张/害怕感,存在逆反心理,需要护理人员或亲友解释、劝导下方能完成抽血。对此,要求护理人员:(1)多与体检者交谈,分析心理反应根源,且做好解释工作,例如若是对釆血有认知误区,需要进行宣教;若是害怕抽血,需讲解抽血知识,告知其抽血不伤害身体,且无需补充任何营养,机体可以自行适应与调整,以此消除心理顾虑;(2)切忌表现为生硬或不耐烦,否则可能会增加体检者忧虑、不满,难以配合抽血工作。

第五,烦躁不安型。这种心理反应主要发生在年龄较小的体检者中,由于不能承受抽血刺激,会联想到穿刺疼痛,存在恐惧感,往往大吵大闹,与其年龄、意志力、所受教育、性别、自觉性、自制力等有关。对此,要求护理人员:(1)秉承“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加强人文关怀,包括:言行方面需亲切和蔼,尽量采用温和、亲切的语气,让体检者放下心中戒备,顺从地配合抽血;穿着方面宜端庄大方,留有良好的第一印象等;(2)年龄较小的体检者往往不听指挥,容易哭闹,要求护理人员能够综合运用多种交流技巧,通过循循善诱,鼓励其配合抽血,当然,亦可借助转移注意力、播放动画、玩玩具等方法,尽量完成抽血工作;(3)除却上述方法,护理人员亦可通过抚摸、微笑等肢体动作,拉近与低龄体检者的距离,让其获得亲切感,提高抽血效率。

总之,抽血人群主要表现为潜在紧张型、焦虑型、烦躁不安型等心理反应,与疼痛、工作人员态度、血液等因素有关,要求护理人员加强沟通,且在穿刺技巧、心理指导、护理态度等方面均做出改进,以便提高体检者配合度,顺利完成抽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