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的问题与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5
/ 2

关于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的问题与策略

毛艳平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培新小学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科目,它不单单是简单的数字与图形之间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它还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当中不能单一的进行知识点的传输,更重要的是重视对于学生在逻辑思维方面的锻炼和培养,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数学的世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逻辑思维 问题 策略

数学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教育,它也一直存在于我国的历史长河之中,随着现在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在新课标思想引导下,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在不断地寻求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笔者基于一些调查和教学经验对于以往的教学问题进行了反思,并对于数学教育的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策略以供各界人士探讨和研究。

一、关于阻碍逻辑思维培养的原因

  1. 忽略了学生之间逻辑思维的个体差异

在现阶段的教学体制和教学资源中,每个班级中学生人数并不少,学习情况就更参差不齐了,有的学生成绩优异,而有的学生成绩平稳,还有的学生成绩不尽人意。因为有的学生有着超前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知道变通,懂得举一反三,对于教师的讲解可以快速地领悟,而有的学生在教师的严格要求和督促下尚可跟上教学进度,大体上不会有什么差错,但是也看不到更多的突破和惊喜,而那些不尽人意的学生时常让老师束手无策。有些教师过分地强调学生的错误,把此类学生和成绩优异的学生作对比,往往认为成绩的差距与学生是否认真听讲有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也没有给予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案。

  1.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当中几乎都会存在一种意识错误,就是感觉自己把课程内容讲明白了,学生们就应该都能够学会了。练习题或者试卷做得多了,就能够更熟练了,成绩自然就能提升了。其实这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想法,学生接受外界事物是需要思考时间的,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也不例外,在数学中多数内容都是抽象的,以小学生现阶段的理解能力来说,不是仅凭单向的传输和练习就都能够学会并运用的。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的思想应该有所改变和提升,课堂的主体角色应该是学生,教师更多的是起到引导的作用,扮演好教学助手的角色,给予学生在逻辑思维方面的锻炼机会,保证这一过程中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直接依靠千篇一律的教案和例题进行喋喋不休地讲解。

  1. 过分的追求教学进度,抹杀了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按照教研组的研讨结果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掌握教学任务中的内容,但是在面对一些特殊情况时导致拖后了教学进度,此时个别教师为了追求与其他班级的一致,而会忽略一些教学过程,不再进行问题的研究和推论,而是直接给出概念和结论。殊不知这样看似加快了教学进度,其实是忽略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抹杀了对于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过程。这样实则会导致欲速不达的后果,在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方面埋下了不定时炸弹,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会出现本质性的问题,给后续的练习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不可轻易弥补的影响。

  1. 关于逻辑思维培养的策略

  1. 因人施教,缩短个体思维差异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智力发育是因人而异的,思维特点固然也是不一而同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想要保证班级整体的教学效果就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这要求老师要对于学生的水平和状态做详细地了解和分析。针对思维缓慢跟不上整体节奏的学生要随时提醒注意,适当的加之引导和点拨。对于思考有漏洞的学生,要注意对于学生严谨思维的训练,引导其列举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促使学生更全面周到地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钻进思维的死胡同走不出来的学生要进行额外的疏导和转移注意力,帮助学生从侧面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其走出困惑。对于思维混乱的学生,强调对于知识的梳理和思路的贯通,帮助学生明确方向,避免理解的偏差和思维的倾斜。对于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尽量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刺激学生思维的转折点,并适当地减轻作业负担,让其能够更多的克服心理障碍,逐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对于判断思维差的学生要加强学生辩证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区分对错的关键点,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几何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学生要引导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结合实际进行联想和学习。针对在数学方面不感兴趣的学生要注重改善课堂的教学氛围,从其爱好和关注点出进行设计,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学生中还有种种不同情况和特征,在教师的把控和可操作范围内尽量做到因人施教,以缩短个体之间的差异。

  1. 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探究,锻造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要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可以锻炼的,必须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和探究,而不是盲目糊涂地接受知识,更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每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对于新课程的引入,结合生活现象,抛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在发散的思维想象中进行思考。比如说在讲授生活中的大数据时,可以先要求学生们收集和整理生活中常见的大数据,在课上跟学生们聊一聊他们自己的发现和理解,把课堂的主体时间交到学生的手里,保证学生大脑思维的连续性和课堂的活跃度。这里所指的连续性是指学生思维的高效运转和精力集中的状态,避免松懈和懒散。课堂的活跃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和调配下,让学生的思维保持在新鲜和惊喜的氛围中。学生们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记录了非常多的数据,说出的例子可能是五花八门的,有的学生说人体每小时大约脱落60万个皮肤细胞;有的学生说我国的领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有的学生说人的鼻子可以记住5万种气味,人的眼睛可以辨别800万种颜色;还要的学生说人的细胞大约有40万-60万亿个。通过这些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举例不仅让大家都增长了见识,通过不同数据之间的比较也让学生对于大数据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课程内容的教学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方向。这种在思想交汇中探讨问题的形式给了每个学生展现不同经历和风采的机会,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并会加深学生对于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观察,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1. 摆正教学态度,提供逻辑思维培养空间

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让老师完成“教”的任务,而是通过教学引导让学生们学会知识、运用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切忌把教学当作一种追求个人名利的差事去敷衍了事,要摆正教学的态度,给学生提供逻辑思维培养的空间。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多的安排学生的探究过程,分析其中出现的问题并教研应对的策略。如果在教学进度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尽量较少无用功的练习和多余的讲述,在学生思维范围和思维特点内进行习作难易程度的调整,注意各个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前往后逐步进行探究和延伸。比如在学到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多让学生思考一下它在数学简便运算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在等差数列中求和的相关知识,探索两者之间的内在规律。

总之,教学中要克服相关的困难,尽量想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保障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思维锻炼提供更多的机会,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充足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李静.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8(08):200.

[2] 李桂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9(3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