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成因及调整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5
/ 3

浅析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成因及调整策略

廖平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省隆昌市 642150


摘要:高校教师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教师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的实施教学活动。因此,高校应当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且为高校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这样才能使教师更好地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校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师面临的教学压力越来越大,因此高校教师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基于此,本文针对高校教师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调整策略。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状况;成因;调整策略

引言:

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高校教育的进步,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心理状况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教师心理状况进行研究不难发现大多数教师或多或少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才能使教师更好的展现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人格完善,同时也是学校提高素质的关键。从这一方面来看,研究高校教师心理状况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针对高校教师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

一、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分析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之前首先要针对“心理健康”的定义进行探讨,从当前学界的相关研究来看,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各有不同。但大多数研究都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体主观与客观世界相一致,知情意行的内在统一协调,并且个体的个性相对稳定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自主调节,同时拥有健全的人格,在工作中能够发挥潜能和创造力。

高校教师作为特殊的群体,心理健康不仅要符合一般人的心理健康标准,更有着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说,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包括对自身的职业角色充满认同,并且在教育工作中热爱教育事业具备良好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教师还要具备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师德师风具备稳定的情绪和情感,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此外,也有学者认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表现在热爱教师职业,拥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人际关系,表现出好学与创新能力。

结合教师心理健康的特点以及标准来看大多数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大多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高,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不高,与此同时,焦虑抑郁等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在教师群体中较为普遍,高校教师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教育教学活动之后出现职业怠倦以及人际适应不良等多种问题也是困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隐患。

除此之外,大多数教师的心理处在“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与健康状态相对应的概念,健康的状态及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健康和道德健康,而心理亚健康状态则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之间的中间状态。大多数高校教师由于长期的教学压力,出现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焦虑抑郁等多种心理状况,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和自身的发展。

二、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来自学校的压力

学校是高校教师生活的主要阵地,也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大多数教师常年在学校环境中工作生活,长期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中使得教师的人际交往方面出现障碍,影响了教师的心理健康。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群体越来越多,教师的教学任务越来越繁重,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在高校阶段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成为学生选课的主要依据,而教师的教学质量与自身的工作考核联系在一起使得教师的教学压力极大,导致教师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这种超负荷状态也为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高校不仅承担着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任务,也承担着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务,这就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完成教育教学目标,还需要完成相应的科研探究任务,因此教师的工作负荷不断增加,随着申请的课题难度越大,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教师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多数教师开始出现职业倦怠和职业幸福感降低的心理问题。

(二)来自社会的压力

从教师的职业特点来看,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工作和社会千家万户息息相关,每一个家庭以及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在关注着教师的一举一动。因此,教师自身的言行会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教师不仅要在教育教学中为人师表在社会生活中还要关注自己的言行避免自己的言行为社会和自身的职业带来不良影响。基于这样的职业特点,教师的社会压力也较大,因此为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具体来讲,社会对于教师的身份认可程度普遍较高,大多数人对教师都较为尊敬,在这种认知理念下,一旦教师的某种行为和理念与社会上大多数人认知不符时,教师的这些问题便会被不断的放大,因此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然而教师毕竟也只是普通人,在社会生活中和普通人并无两样,但由于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高,教师稍有不符合多数人的期望便会引来批评和指责,这导致教师整天忧心种种,自己的行为十分小心翼翼,导致教师无所适从甚至产生困惑感,进一步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因而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

(三)教师个体的原因

教师个体的不同特质也是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教学年限、不同职称、教师学历婚姻状况等多种个体特征均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一般来说,正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青年骨干教师,心理压力相对较大,一方面他们不仅要思考如何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还要面对身份转变而带来的一系列职业压力,这种压力感也会使教师产生巨大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中青年教师来说,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了一些职业倦怠心理,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调节这种职业倦怠心理,是教师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对于所有教师来说,在工作中要体现出教师的责任感,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在处理一些学生的问题时,教师往往具备较强的共情能力,这种共情能力使得教师职业幸福感降低,导致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三、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不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只有教师不断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才能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变化,以此更好的应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来说,高校教师首先要积极调整认知增强耐压性,只有正确的认知才能产生正面的情绪。教师要积极调整和修正自己在生活中的不切实际的观念,以此增强自己的耐压能力。此外,面对越烦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工作矛盾,以及教师在生活和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冲突,教师都要以理性和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并且主动积极的适应这些变化,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才能避免各种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正确的认识自己不仅要正确评估自己的优点,还要悦纳自己的不足,只有对自己恰当的定位,才能避免用完美主义衡量自己。

在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掌握正确而科学的方法,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不良情绪影响司空见惯且在所难免。因此,高校教师要学会积极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并且掌握相应的调节方法。例如对不良情绪进行合理的宣泄。采用转移法、音乐法等多种方式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使自己的身心始终处在平衡状态,进而避免心理出现问题。

除此之外,教师要具备开朗的个性,乐于交际,善于交往,争取社会支持。由于高校教师常年住在学校这个封闭的教学环境中,人际交往往往会出现问题,导致教师自我封闭。这样的状态下教师更容易感受到孤独感和无助感。因此教师要主动的进行人际交往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能够使教师遭遇挫折或不良情绪是能够得到强有力的社会关系支持,进而化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另外,教师要不断优化自己的工作方式学会休闲。教师的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工作,因此教师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工作首先在工作中形成乐观的态度其次掌握好时间管理的技巧,按照轻重缓急科学合理的进行工作,这样才能使自己休息与劳动相结合,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而造成心理健康问题。

(二)学校应当疏导教师情绪

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通过和谐轻松、民主的学校人际环境减轻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同时,学校在制定各项规章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都要考虑教师的身心需求,并且满足教师的各种需要。其次,行政管理工作者在对教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悦纳和欣赏的态度管理教师,为教师创设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这样才能够减轻教师的各种心理压力,帮助教师舒缓心理压力和焦虑,更好的关注教师应对各种心理问题。

应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优化管理模式,还要给予教师相应的帮助。例如建立教师心理干预机制,一旦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能够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这样的心理干预及时化解教师的不良心理问题。另外学校还要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培训,使教师能够掌握心理保健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以此提高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具体来说学校要聘请知名的心理学教育教学专家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及时疏导教师存在或者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也要通过心理健康专家的宣传讲座,帮助教师及时应对消极的心理感受。

(三)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有上文分析所说,教师的心理健康压力也来自于社会压力,因此要在全社会形成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通过引导良好的社会风尚,使人们能够用平常的心态看待教师的工作以及教师这个职业。具体来说,要通过高校以及多方面的支持,让社会公众全面的认识教师的职业,尊重教师作为普通社会群体的需要,能够在舆论上作出公正的评价,避免社会公众以“圣人”的道德标准评价教师避免给教师带来较大的社会压力。其次,在社会范围内建立完善教师心理援助系统,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根据不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和辅导,使教师能够不断的进行调节,通过这样的调节使教师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从而更好的在社会上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最后,社会应当给予教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关注教师群体的特殊性,在对教师进行客观公正评价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使教师能够作为正常的社会群体进行社会生活。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高校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环境的变化也使得教师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分析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找到教师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策略,帮助教师舒缓心理压力,才能使教师更好地应对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辛 愿,徐 铮.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分析及对策研究[J].新一代,2019(09):110-111.

[2]吴林伟.浅析新时期高校离退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J].黑河学院学报,2019(11):252.

[3]魏顺枝.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3):42-43.

[4]张丽华,潘汝莘.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概况、成因及调节[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3(01):01-04.

作者简介:廖平,男,1982年11月出生,汉族,工作单位是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籍贯四川内江,教育学副教授职称,研究方向是教师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