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学校教育之“抑扬顿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5
/ 2

小议学校教育之“抑扬顿挫”

谢晓丽

忻州师院附中 034000

植桃培李,教书育人,学校教育是每个孩子人生经历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都与学校教育息息相关。近日,与瑞强老师的一次交流中,受其思想启发,得出“学校教育之‘抑扬顿挫’”的命题,写成小文以与同仁们商讨切磋,敬请批评指正。

“抑扬顿挫”原意是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节奏分明,和谐悦耳。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也指政法、教育等有轻重缓急。这个解释中就有直接提到关于“教育”的字眼,可见,这个词跟教育是有关联的,其中这个词的分字解释和整体词意都可与教育挂钩,我个人拙见如下:

一、学校教育之“抑”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很多校纪校规和制度都是以监督、规范甚至约束学生行为为主,比如,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等,就是以文字规定来规范学生一日在校行为。正切和“抑”之“降低”“控制”之意。

1.“抑”是监督

青少年处于人生初始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身体快速发育、行为习惯无定,又适逢青春期,孩子们容易头脑发热冲动莽撞,遇事缺乏三思或判断不周,行事极易造成不测后果,所以,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就是对孩子们的行为适时监督管理,监督的过程就好比对小树的修枝裁叶,帮助其顺利成长。在学校教育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个性较强的孩子难以接受或不可接受,但青少年成长不能随心所欲,在学校人人都须接受监督。

2.“抑”是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我们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学生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学校以此来规范学生行为,给学生们一个 “范式”,使其“循规蹈矩”来达到学校教育的目的。如,我们学校在深化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家耳熟能详的《弟子规》内容和《论语》部分内容,就是典型的以规范来“抑制”孩子们的行为,使其“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所以,学校教育之“抑”也是一种对行为的规范。

3.“抑”是约束

接前两者所言,学校教育之“抑”除了监督、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举止,还有约束之意。青少年的天性有好奇勇敢的成分,尤其在叛逆期的孩子,往往有我行我素的行为,我们在管理教育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无视纪律、自由散漫的孩子,这种情况必须对其严以约束,我们尊重个性但不容放纵。

综上所述,“抑”之修复功能不可缺失。现行教育改革的很多文章对教育之“抑”往往是一种忽视甚至于批判,我个人认为这正为学校教育之所需,记得钱文忠教授曾写过的文章《教育不是快乐的,不要对孩子让步》指出:“今天我们没有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是教育?我们在不断让步,为自己找理由,为孩子开脱,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教育需要惩戒!”

二、学校教育之“扬”

前者所说学校教育之“抑”为修复的话,那么,“扬”则为疏通。 “扬”主要是要调动受教育者个人的内在力量,引导其思想,激发其潜力,鼓励其积极,以达到学校教育“升高”效果。

1.“扬”是引导

学校教育中,引导学生思想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第一位的,我们通过语言说教、主题讲座、班团活动等德育载体来实现,引导学生辨别是非、分清善恶,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今后遇事思维、分析、判断等处理能力奠定思想基础。故“引导”即是一种向上之“扬”。

2.“扬”是激发

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潜在思维、挖掘学生潜力、调动学生潜能,使其尽可能在个人品格发展和学业发展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和特长,使其不断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和更强的获得感。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会解决现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许多“对立现象”问题,学校教育教学效果也会突飞猛进,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激发就是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个体两者之间的并行“上扬”。

3.“扬”是鼓励

在学校,孩子们作为受教育者,被动接受的东西要多一点,老师们如果能积极调动每个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这个“调动”多是对孩子们的鼓励,在前面所说激发的基础上,发现每个孩子在各个方面、各个阶段的闪光点和兴奋点,积极鼓励其成为他人的榜样,这样会给予孩子们更多信心,让孩子们逐渐形成自我认同,逐渐形成师生发展合力,让学校教育效果更加鲜明突出。

三、学校教育之“顿”

学校教育之“抑”“扬”互补牵制,我认为二者之间必有过渡。“顿”意为“停顿”,在学校教育中,“顿”就是师生的反思、内化行为。

1.“顿”是反思

在各种规章制度的规范、约束和老师们的说教鼓励等方式教育下,孩子们会有各种情绪和心理夹杂其中,老师们也会就各种教育方式进行反思、调整和平衡,以便下一步调整或措施跟进,使教育手段更加有效合理。这个过渡期也是受教育者接受管理、引导、鼓励、激发等教育之后的反思,孩子们要反思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举止,调整自己的心态、情绪,促使各种教育手段方法有效体现在身心成长和学业发展上。举个简单的例子:俩个孩子发生肢体冲突,在情绪非常激动没有冷静下来的时候,老师便一顿训斥,这时候孩子们是不会接受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回归到冷静的思维状态下,更没有反思自己行为的错误。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所以教育的“顿”是让我们老师面对问题采取缓一缓的态度,而这个缓也许能让师生在思维的碰撞后有一个情感摩擦与心理契合的过程。在这种情景下,再进行教育教学就达到火候了。

2.“顿”是内化

画家作画有“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思想,教育也如此,此处之“顿”正是教育的“留白”之处,这里的“留白”也就是孩子们接受教育之后内化于行的巩固过程。一味地说教会有令人心烦之时,一味地激发鼓励也容易使孩子们飘然忘我,所以说我们做老师应当考虑孩子们的感受,适可而止,给孩子们自我提升的空间和机会,让孩子们把接受到的思想和道理内化为自己的言谈举止,让孩子们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我提升的能力,这样的润物无声也是有效的。如,课堂教学中更显“顿”的重要性,老师们经常困惑:“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学,还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提出问题?哪种方式更好呢?”明显后者比较艰难,可能一节课只解决几个问题,完不成教学任务。于是很多老师放弃了,转而更加意识到满堂灌的“高效率”。殊不知,改革并非一蹴而就,我们要给课堂一点时间,给孩子一点空间。这就是教学之“顿”,“顿”即内化,而这种内化就是将教转化为学,启发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学起来。

四、学校教育之“挫”

“抑扬顿挫”之“挫”意为“转折”,折射在学校教育中就是我们教育目的的实现——转变、发展和超越。

1.“挫”是转变

学校教育中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是为了孩子们的进步和发展,“挫”即是转变,孩子们经过反思、内化,言谈举止有所转变,就说明我们的教育方法是有效的、可取的。相反,效果不佳时,“挫”也是教育者本身转换思路、转变方法、因材施教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我更希望我们的老师能真正的转思路,变观念,愈“挫”愈勇!

2.“挫”是发展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调整转变之后,教育的效果会明显提升,二者并行和谐共进,学校教育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事业也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同时,教师也可借此总结经验,以优化发展未来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学生来说,在接受教育和反思内化之后,其身心品格、能力素质也会提升发展。

3.“挫”是超越

在经历前面的教育和自我反思、内化之后,教师的教育方式会不断改进,学生身心和能力会不断发展,学校教育如虎添翼效果更佳。这个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超越的过程。

学校教育中“抑”“扬”“顿”“挫”相辅相成,是一个循环往复、循序渐进的过程,照此去做,学校教育也会“起伏有序、和谐悦耳”,同比,学校课堂教学和家庭教育也如此,“抑扬顿挫”助推教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