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表,立德树人,做“四有”好老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5
/ 2

为人师表,立德树人,做“四有”好老师

丁丽华

云南省宣威市热水镇热水村完全小学 (云南 宣威) 655415

摘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四有”理念的核心价值出发,提出了立德树人理念下如何成为“四有”教师的可行策略,旨在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仅为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更要以自身高尚的德行、优雅的举止感染学生,促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道德优秀的新式人才,为学生成长树立良好的榜样。

关键词:教师;“四有”;立德树人;发展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提出了“四有”好老师的理念,勉励老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老师。“四有”已经成为教师在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的最终目标。依靠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优秀素质的引导,教师能够深刻理解教育工作与自身价值的至关重要性,以更为严格的要求约束自身行为。为人师表,立德树人能够为学生提供正面积极的学习和成长榜样,引导学习健康茁壮的成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一、“四有”理念的核心价值

(一)对教师个体的建设价值

“四有”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发展要求,也是教师终其一生想要达成的最终发展目标。“四有”理念的出现打破了教师“一边摸索,一边进步”的教学模式,直接从思想高度、专业技能、道德意识等角度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与人格行为做出了约束。在新时代下,“四有”教师应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并以此为基础,发挥自身的引路人作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将教师放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标签下,但对于如何建设灵魂、如何引导灵魂等问题,相关教师培育体系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与传统单方向发展的教师培养理念相比,“四有”理念强调教师的情感态度,展现了对于教师发展态势的高度关注。在“四有”理念下,各个教育标准相互结合,最终形成完备的成长体系,对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能力、作风、纪律等素质做出了严格的约束。在“四有”理念的推动下,教师能够重新解读神圣教师的光荣使命,并将“四有”理念作为未来的行动指南,积极参与到现代化教学活动的建设当中。

(二)对教学活动的引导价值

教师的教学理念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质量。基于此,优秀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教育学生的第一道关口,教师的肩膀上承担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努力提升教育水平的重大责任。教师的理论教育、教师教学活动的定向优化、循序渐进的教育机制必将为教学活动的发展注入更为充沛的动力。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学工作的开展方式较为僵硬,理论教育、知识教育牢牢占据着教学活动的主导位置。由于缺乏教师的情感引导,学生很难在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与学习习惯。在“四有”思想的带动下,教师已经能够从传统教学的僵局中脱离出来:一方面,“四有”理论对教师的发展方向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发展原动力,依靠国家的政策指示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教书育人的荣誉感[1],在民族教育要求的引导下,教师能够主动化身为学生的引导者与领路人,发起更为科学、高效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作为改革创新发展而来的新式教学方法,“四有”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启发着教师的创新意识,依靠思维、能力、作风等素质的带动,教师能够将个人所发起的教育活动与外界环境结合起来,从而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提供无尽的灵感。可以说,“四有”理论的出现是对教师的冲击,更是对教学活动的洗礼。

二、立德树人理念下成为“四有”教师的可行策略

(一)有仁爱之心,唤醒学生潜能

所谓“推己及人,仁爱待人”,至圣先师孔夫子在数千年前便已经开始强调“仁”的价值,在数千年后的今天,“四有”理论的出现再次让“仁”大放异彩。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仅依靠文化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尝试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与教学情感,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广阔胸怀中感受教师的仁爱之心,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与道德意识。

在教学活动中,能够获得教师关注的学生往往能够取得快速进步,被教师忽略的学生则会逐渐成为课堂上的“透明人”。两极分化的教学结果明显与“四有”理论的相关要求相悖。基于此,教师应以仁爱之心感染学生,唤醒学生的潜能。在教学环节,教师应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为其设定对应的发展目标,依靠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步解决学习问题。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以仁爱之心给予鼓励,在学生被困难阻拦时,教师用仁爱之心给予包容,在感受到教师的“仁”之后,学生会主动尝试做出改变,并在教师的肯定、包容中逐步确定自我价值,进而形成良好的良性循环。随着教育活动的逐步推进,教师的“仁”逐渐传递给学生,教师所发挥的正面影响也将伴随学生的一生。

(二)有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发展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能够接触到外面更为广阔的世界,并以良好的素质、优秀的能力迎接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基于此,教师应树立远大的教育目标,将德育、智育等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依靠崇高的教学信念为学生的顺利发展铺设阳光大道。

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注重学生的个体价值,并以“引导学生成为新式人才”为最终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择优发展。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基于这一观点,教师应对学生发起针对性、科学性的引导,促使学生掌握全新的发展理念。部分学生的文化学习意识较强,教师应做好文化教育与道德教育工作,使其为国家的一线管理活动作贡献。部分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较差,但实操意识比较出色,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探索世界、激发潜能的机会,在教学环节合理导入实践活动,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转移到教学工作当中,促使学生在兴趣中了解到个人的价值。“对症下药”才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核心[2],一旦教师失去了教化学生的信心,教学工作很难得到保障。基于此,教师应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针对学生的发展问题、学习问题施行不同的教学措施,因材施教,帮助学生飞向更远的未来。

(三)有扎实学识,发挥榜样作用

教师已经成为学生观察外界环境的第一对象,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科学、天文、文学、社会等复杂的知识,并以个人情感进行加工,对外界环境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但陈旧的教学体系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学习需求。作为学生的第一引导者,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主动学习,并以扎实的知识储备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

教师应积极参与本校的教学培训工作,依靠大环境的引导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对专业教学知识的疑问做出即时性的回应,以新式教学理论引导学生稳定发展。在日常教育教学环节,教师应针对教学材料与管理要求做好自学工作,积极吸收管理经验,在其他教师、教学案例中积累学识,为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理论支持。对学生发起的文化教育活动也是对自身文化积累水平的检测,在日常休息环节,教师应尽量阅读文学作品、优秀教育作品,以勤奋和毅力弥补知识储备层面的不足,以丰富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三、结语

“四有”已经成为当前教师的发展目标,在尝试落实“四有”理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对自身的行为能力进行考核,针对短板问题定向突破,针对学生管理要求优化技能,唯有实现技能与理论的同步提升,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邵卫平, 张磊. 浅谈“四有教师”背景下小学教师队伍建设[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018(001):84-86.

[2]胡青松. 教育路上我前行——争做四有教师,潜心立德树人[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5(9):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