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齐下,有效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8
/ 2

双管齐下,有效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高晓芳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二小 湖南 益阳 413000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改革地不断推进,在主题学习背景下,教师应让语文教学回归自然,树立大语文观,简简单单教语文,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文章基于小学语文学习背景下,分析了读写结合的现状,对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进行了概述,接着重点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与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共同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读写结合

1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的读写结合现状分析

纵观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整个过程表现出的是单篇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内容支离破碎、学习方法僵化及语言性与人文性分裂、耗时多,收效甚微等诸多不良现象。一节课下来,往往老师是喉干舌燥、精疲力尽,学生是雾里看花、一头雾水。因此,如何有效地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成为广大教师重点探索与研究的问题之一。

2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概述

语文主题学习是根据学习内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在创造性思维的指导下,以主题学习为方式,优化课内外学习资源,以人文语文为核心,探索语文学习内容的原生态价值的新型语文学习模式。它主要是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有效地整合。在教学中能降低学生知识理解的难度,增加语文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的知识,在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的素养。

3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3.1立足教材,读写齐步

我们现在使用的统编教材一改以往传统教材编排的特点,每个单元采用双线组元结构,分单元组织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整体性、适用性、操作性较强,较好地遵循了小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依据和途径。因此,教师应该较好地把握教材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2重视单元导语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个单元的开头安排了“单元导语“,从“学什么”到“怎么学”两个角度,明确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写作要素,它对整个单元起到了一个铺垫和引领的作用。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其在单元主题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乡下人家》一文,学生充分读课文后,我组织学生围绕“读了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思想感情?你是从那些地方体会到的?”这个话题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跟自己的生活进行对比,抓住乡下生活中特有的景,想象乡下生活独有的情趣。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时,组织学生讨论抓住“可爱”联系上文的“爬、结、挂”及表示颜色的关键词及创设客人来访的情景,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发自内心的喜欢与赞美,然后再好好朗读、体会关键语句“乡下人家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的含义,再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把它运用到读写结合中。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根据自身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因而,学生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读到写的迁移。

3.3巧用课后习题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与单元语文要素配套设计,与单元导语、精略读课文形成了一个整体,为教学提供了相应的有力抓手,有助于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围绕“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教材作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每篇课文学习提示与课后练习相照应,介绍了提高阅读的具体方法。《搭石》课后第一题给学生提出了三个方面要求:一是回应学习提示中“记下所有时间”,而是检测自己在一定阅读时间内能了解到多少课文内容?三是交流阅读体会。教学中教者可以结合预习让学生掌握速度的方法,将单元语文要素落到实处。

课后习题目标定位方面主要集中以“理解与交流”、“积累与运用”、“拓展与实践”三个维度设计。如《搭石》课后第二题旨在引导学生打成阅读理解的目标,指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借助回忆印象深刻的画面,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借助品读词句,体会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教学时要注意联系课文,以读为主,启发引导,结合主旨,展开想象,回忆交流,注重正确导向与语言文字运用,让习题教学真正服务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课后习题的小练笔是课后习题的亮点,它是围绕教材中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是读与写的直接结合的体现,旨在把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采用仿写或续写的形式,直接迁移到“练笔”的实践中来,小练笔的安排降低了习作的难度,体现了教材编排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如四年级下册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后小练笔“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写。”它呈现给我们的事一个总分结构的句段。围绕“形态各异”,用总分的方式介绍了恐龙家族的庞大。它的分写部分采用了对比的写法。指导学生仿写时,先引导学生关注句段中加点字的部分掌握句段写作的方法,再通过例举生活中的实例,打开学生思路,如“花坛里有各种各样的花”引导学生想想从哪些方面介绍花,这个方面又可以从哪个角度对比着写,再让学生动笔写,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完成了读与写的结合。

3.4课外延伸,厚积薄发

随着语文课堂改革的深入,靠教材提供的那几篇课文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远不够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是纵观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比如自从接手本班后,从一年级开始我每天的一项作业就是亲子阅读半小时,从反馈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孩子的阅读流于形式,要不就是孩子没有阅读的兴趣,要不就是家长不得空(我们班有一部分孩子来自于农村)家长不重视,孩子没兴趣,所以评价也失去了任何意义:到了中高年级,我把每天的阅读任务改为阅读整本书一小时,学会摘抄积累好词好句好段。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像李杰、张雄龙、谭艺馨等孩子较好地落实了这项作业,且写作水平也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依然有一部分孩子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量少,即使阅读也只完成父母和老师规定的阅读任务,只求完成,不保质量;阅读方法不当,看书走马观花,不重思考,不重积累……

最近教学叶文玲的《我的“长生”》这篇课文,当读到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捂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才好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我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借阅图书上。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增强了我的理解力。”这样的语句时,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自主合作交流后悟出了一点,那就是要想习作的高分,就得认真大量的阅读。课文中所提倡的观点与统编教材语文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的 “海量阅读”,“1+x阅读”的观点不谋而合。所以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教学观,要多途径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通过课内阅读的补充和课外阅读的延伸,扩大学生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4结束语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读写结合教学不仅能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对于小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先云 如何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做到“长文短教、难文浅教”(中国教师报2020.11)

2桑艳辉.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20(06):203-204.

3秋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08):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