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前瞻未来还是危言耸听?—— 《人类简史》读书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7
/ 2

是前瞻未来还是危言耸听?—— 《人类简史》读书报

蒲乐洋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北京市 100176


从四十亿前有生命迹象到21世纪科技、资本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十万年前,地球上人属之下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我们曾经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生态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人类简史》的核心答案就是:人类自远古时代直到今天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明,背后最深层最根本的动力,在于以想象力为驱动的认知革命。

《人类简史》的关注点不是国家,也不是文明,而是人类,作者认为人类从古至今经历了这样几次重大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智人这个物种独有的语言能力能够允许我们对虚拟事物进行想象,从而组织起复杂的社会,通过分工合作获得了更高的演化效率。但与此同时,这种能力也让我们的大部分个体陷入更悲惨的处境。人类的想象力越发达,每个个体面临的苦难就越深重。

在“认知革命”这一部分,赫拉利从物理和生物学分类的角度告诉我们:人类这个物种也没什么特别,人类之所以能优于其他生存下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语言能力,同时给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八卦理论,心理学家罗宾、邓巴也曾在《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这本书详细阐述了梳毛、八卦和语言进化三者的内在联系以及现代人的社交关系和祖先的异同。核心观点是:语言的进化就是为了聊八卦。让人信服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经典社会学研究成果“邓巴数学”,也叫150定律——如果一个团体只靠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八卦”交流来维持,那这个团体的最大规模就是150人。只要在这个范围内,你不需要有什么制度规范,你单靠人际关系就能维持正常运作,这种观点在今天的生活中也能得到普遍验证。达尔文的的进化论观点早已深入人心,人类的进化仅靠分工合作,足够有说服力吗?

赫拉利在“农业革命”这一部分有条不紊地回答了上述疑问。经考古学家证明采集时代的普通人的营养状况比刚进入农业社会的人要好得多、脑容量也要更大。从进化论观点看,人类从采集时代到农业社会发生了物种进化。进入农业社会,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下降了,但是族群基因的传播效率却大大提升了;但随着农业时代的到来,经济逐步发展,能够养活更多的人,这难道不是一个更为公平和进步的状态吗?

接下来在“农业革命”这一部分赫拉利阐述本书最为有趣的一个观点:人类可以构建有秩序的庞大合作群体,靠什么?靠想象。在此后的各个章节里,作者一方面致力于戳破人类的各种传统幻觉,把宗教信仰、组织规则、民族记忆、种族差异、社会价值观等一系列人类认知想象中的不真实和荒诞之处都尽情地嘲弄了一番——但他又绝非虚无主义者,非常鞭辟入理地分析了这种共同想象是如何在人类社会组织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的。

赫拉利说,我们生活的社会秩序,其实归根结底都源自想象,这个理论有三大重要体现:

第一,想象构建的秩序跟现实世界是紧密结合的,所以你很难发现。这种价值关键跟人的所处环境紧密捆绑在一起,很难说是谁导致了谁。

第二,想象的秩序塑造了人的欲望。比如,今天很多人都想买个大别墅,你以为干这些事是自由个性的体现,实际上都是消费主义——想象灌输给你的。

第三,想象的秩序把人和人连接在一起。比如,美元这张纸为什么值钱?归根结底也是因为想象。但正是这种想象的存在,才使得我们能够建立起跨国经济,建立起国际贸易规则。

所以最后赫拉利总结说,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所建立的秩序。而纵观历史,人类在想象秩序时,特别擅长于想象高等和低等的差别,比如白人比黑人高级。实际上,这些论证都无关正义,如他所言,它们只不过是想象的衍生品而已。那么在全球化的时代,全人类恰好想象到了一起吗?

赫拉利在第三部分“人类的融合统一”中赫拉利认为,从公元前1000年开始,出现了三种有可能真的让“全人类恰好想象到一起”的秩序,这三种秩序分别是金钱秩序、帝国秩序和信仰秩序。从现实向书中看,相信很多人会有一种猛然从具体琐事中抬头的惊喜,他把我们遵循的秩序和规则体系归结为想象,跟佛家讲的诸象皆空有哲学意义上的相像之处。

首先我们来说说金钱秩序。从以贝壳易物抑或黑曜石并在造字中留下痕迹,到有意无意地自嘲使用的美元、英镑或人民币,人类一直对这个自己发明的小伙伴又爱又恨。赫拉利在第十章中提到,金钱就是一种相互信任的系统,而且还不是随随便便的某种系统:金钱正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它怕是最厉害的宗教了,因为人人都信。因为金钱制度有两大特点:万物可换、万众相信,而且前者归根结底依赖于后者。

第二种秩序是帝国秩序,作者在第十一章中给出了其两个重要特征:文化多元性和疆域灵活性。赫拉利特别提到中国,古代的天朝中国就认为自己应该泽被四方,不是为了剥削整个世界,而是要教化万民。正是有这样的信念,历史上的中国不管怎样陷入四分五裂,都会归于一统。而到了21世纪,赫拉利认为,一个新的“全球帝国”理念正在浮现,它也许会进一步打破过去民族国家的边界,带领全球人民解决一些共同问题。

第三种秩序则是宗教秩序,或者说信仰秩序。除了对古今中外人类历史上所产生的宗教的阐述,其实很多现代社会的理念和价值观,本质上也是信仰。

那么在最后一部分,赫拉利也回答了我们开头的疑问,人类文明史仅仅只有想象?还有实体的基础——科学,科技革命刻画的世界面貌。科学知识体系跟以往一切知识体系相比,有三大不同:一是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二是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三是运用已有理论取得新能力。科学革命跟历史上所有革命一样,它也会带来巨大的物质利益,但对于人类的单个个体而言未必有益。

总体来说,《人类简史》用一种物种研究的视角来纵览世界历史,勾勒人类发展的本质。这种生活在“双重现实”中的能力让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让我们的大部分个体陷入更悲惨的处境。这个结论并不是为了危言耸听,它更像一种极富前瞻性的善意提醒。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人类有可能越过生物的边界,利用技术手段改造自身,完成下一步演化。这背后可能蕴含着深刻的危机和变革,革命和飞跃的背后,都隐藏着人类个体遭受的巨大苦难,这一次也不会例外。那就以《人类简史》中的最后一句收束全文,“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影响他们走的方向。既然我们可能很快也能改造我们的欲望,或许真正该问的问题不是“我们究竟想要变成什么”,而是“我们究竟希望自己想要什么”,如果还对这个问题视若等闲,可能就是真的还没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