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办家门口的好学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6
/ 2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办家门口的好学校

郭小忠

江西省樟树市第二小学 江西省樟树市 331200

“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好坏,学校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课堂,课堂是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枢纽。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保障有效教学的关键。何谓课程领导力?课程领导力是指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团队在明确的课程思想指导下,通过制订和实施学校课程规划,调控课程管理行为,实现课程目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校管理中自觉修炼,积极践行的结果。那么如何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引领,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

新课程管理体制要求学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将国家提供的课程框架转变成学校的课程规划,积极寻找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模式,办家门口的好学校,让没有择校能力的家长高兴,让有择校能力的家长放心。我认为首先是思想上的更新。“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校长是课程改革的领导,不但要体现在组织管理上,更要体现在思想的引领上。

1.明确学校教学发展的目标。校长要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有充分的了解,清楚学校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识别学校教学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学校教学发展的长远目标、近期目标以及各种目标的优先次序。

2、更新落后的教学管理制度。课程改革要求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重新认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学生评价,整合新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过程与方法不断创新。为了实现观念的更新,学校需要重新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建设是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保障。

3、亲自深入课堂,示范评课说课。校长应关注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坚守课堂,提高课程执行力。课程实施过程就是教学工作过程,课程最终要通过课堂教学得以实现。因此,校长要坚持兼课。根据学校实际和自身特点,扎根讲台,引领教师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不仅有利于校长了解“教”的取向,也关注了学生“学”的实际,并掌握学科课程实施过程。校长要坚持听课。通过听课,敏锐发现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能力,不断将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教师的期望更加有效地传递给教师。校长要坚持评课。  

(2)、规范课堂,提高课程管理力。落实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校长应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系统性,积极倡导优质课堂,实现教学基本环节的连贯和畅通,切实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3)、服务课堂,提高课程凝聚力。课堂是师生成长的生命线,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根本。校长必须立足课堂教学实际,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提供有益保障,校长要充分关注课堂中的疑难问题,关注教师教学中的困惑,指导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改革的策略技能,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逐步提炼课堂教学特色。

  二、课堂教学的面貌需要更大改观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课堂教学面貌是否有更大的改观、课堂教学质量是否进一步提高直接关系到“二期课改”实验的成败,要想使课改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使广大学生真正成为最直接、最大的受益者,最关键的工作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既要形成平等、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开展校本教科研,提升领导能力

领导和实施教科研能力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就一个科研型、学者型校长的核心要素,也是教育家办教育的根本表征。校长应立足校本教科研实际,扎根课堂教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1.参与教科研活动,校长是校本教科研第一责任人,不仅要推进校本教科研的组织、内容、时间、条件的落实,而且要成为校本教科研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

2、建设强有力的教研团队。学校的教研室(组)是学校教科研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精心挑选教研室主任(组长),然后针对学校实际问题开展教科研活动、增强教研室(组)的活力,使学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得以持续发展。

3.打造教科研文化,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最终要依靠教师去提高课程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障课程领导力得到有效落实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校长应立足校本,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推进绿色评价指标的保驾护航,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传统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是制约课程改革工作的“瓶颈”问题,要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评价改革决不能滞后。在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需要努力构建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不断探索,大胆实践,进一步突出评价制度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依据课程标准,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使评价成为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评价;让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都参与到评价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多层面、全面客观的评价。这是一种新的绿色评价,让绿色评价指标保驾护航。让孩子们自由呼吸,自由成长,让社会每一个家庭中的那个“绝对唯一”的孩子都得到了健康的快乐的成长。“成不了参天大树,可以做一棵健康的小草。”

(五)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校本课程开发对于激发教师的课程参与积极性、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鼓励教师充分发挥其治学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建立起开放性的校本课程体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打破班级、年级界限,自由选择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改给我们的是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全新的教育教学体验,而课改中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的提高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学习。教育是充满灵性与智慧的事业,研究是产生智慧和灵性的途径。让我们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中整体优化办学行为,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办家门口的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