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工会建档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6
/ 2


对企业 工会建档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思考

雷晴

中铁三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省晋中市 0306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工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群众优势,拓展服务职工内容,创新服务职工方式,提高服务职工质量,帮助职工解决看病和子女上学、就业等实际困难。工会作为党的群团组织,要切实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克服“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不断探索服务职工的新形式、新载体、新领域,当好职工的“娘家人”,全力帮助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关键词:工会;建档;困难职工;解困;脱困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为此,各级工会专门制定了帮扶救助机制,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到精准扶贫。工会组织的主要工作是和单位的职工交流沟通,维护他们的各项权益,因此,工会需要重点探索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有效措施。本文专门针对工会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进行了分析阐述,希望能达到良好效果。

1工会建档困难职工帮扶情况

1.1建档困难职工帮扶现状

从目前工会建档困难职工类别来看,主要分为城镇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从建档致困的原因来看,主要由于职工本人大病、供养直系亲属大病、本人残疾、家属残疾、下岗失业、收入低、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子女上学等情况,造成家庭人均收入较低和生活困难。工会对困难职工的帮扶,主要通过建档立卡、分类帮扶的方式,不断完善帮扶措施、建立健全帮扶机制,帮助困难职工早日解困脱困。

1.2缺乏完善的帮扶体系

帮扶困难职工不仅仅是针对个人,还需要考虑到其家人。但是很多单位都没有详细掌握困难职工的家庭情况,根本无法成为第一知情人。想要做好帮扶工作,首先要有完善的网络体系,专门建立困难职工帮扶网络,将困难职工及其家庭的详细情况记录在册,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帮扶。

1.3资金筹集困难

工会帮扶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充足的帮扶资金,只有这样才能长时间帮助困难职工,但是现在很多单位工会都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源,筹集资金的渠道也很不稳定,导致很多工作都无法顺利开展,无法真正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困难。

1.4工作适应性不够

各级工会早期帮扶困难职工,主要采取慰问的形式,对帮扶对象的佐证资料要求较少。建立规范的分级档案后,困难职工档案设为全国级、省市级、区县级,需要上传佐证的个人信息较为详细,近年来又对原有档案实行建档立卡管理,分类进行脱困、注销管理,困难职工帮扶信息系统也多次进行升级。随着帮扶工作管理的日益精细化,一些基层工会的组织建设不能满足帮扶工作需要,还有一些基层工会工作人员不能适应帮扶工作新要求,管理和服务没能跟上。

2工会建档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路径探讨

2.1精准建立困难职工档案

一是提高困难职工档案信息更新频率,认真清理存量档案,对家庭情况好转,不再符合帮扶条件的及时移出档案;对符合解困脱困条件的及时实施帮扶。二是严把建档关,对新申报的要认真核实申报人的家庭、收入、就业、就医等情况,对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予建档。三是加大基层帮扶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及时进行建档帮扶,做到一个不漏、应帮尽帮。四是注重激发困难职工内生动力,变“被动式”为“主动式”、变“输血式”为“造血式”脱困。

2.2借势借力精准发力

近年来,我单位各级工会组织主动与公司工会及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借势借力,精准发力,利用资源,对接职工需求,突出工作重点,扎实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一是就业创业援助脱困一批。对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意向的困难职工及其子女,公司工会针对施工现场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和特色培训,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二是助学救助解困一批。将因子女就学致困的困难职工纳入企业助学体系和金秋助学范围。三是大病医疗保险和医疗互助保险保障一批。依靠政府主导作用,发挥政府政策兜底功能,加大协调力度,将尚未列入医保的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范围,逐步提高困难职工家庭自付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四是推动纳入社会保险覆盖一批。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尚未纳入低保的困难职工家庭,按政策规定纳入低保范围;督促企业依法为职工续缴社保费用;推动政府和企业做好各项社会保险关系接续、转移和待遇的落实。五是社会救助兜底一批。协助政府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职工实行应保尽保,强化社会救助托底功能。与此同时,企业工会组织注重发挥企业主体责任,把工资福利作为集体协商重要内容,落实保障职工待遇。

2.3创新思路,整合资源提升解困脱困效益

工会要把“精准”贯穿解困脱困全过程,紧盯建档对象,准确掌握情况,建档立卡,制定解困脱困清单;要创新工作思路,主动加强与当地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协作配合,推动协商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联动工作机制,提升脱困解困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要整合内外资源,充分发挥优势,发动社会力量和鼓励职工互助互济,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加大就业援助力度,推动困难职工积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将大病致困职工纳入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范围等切实有效措施,协同发力提升解困脱困效益;要研究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相关政策措施,在工会经费预算中加大帮扶资金和工作经费投入,统筹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与各项民生政策的精准衔接;要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各方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4建立工会、行政、扶贫等部门协作联动机制

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纳入企业脱贫攻坚大局统筹推进,按照“源头解困、动态脱困、应急救助、常态帮扶”要求,整合工会、行政、扶贫等有关部门社会资源,健全“党委领导、行政主导、工会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生活救助、就业创业、医疗卫生、子女助学等政策措施。一是做到“一户一策”。强化社会救助对困难职工家庭基本生活保障的托底功能。在推动政策帮扶、制度保障中,区分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措施。二是通过就业创业解困一批。对有劳动能力、但未实现充分就业的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成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采取更加灵活的就业扶持和创业补助等方式扶植,帮助其实现就业创业提高收入。三是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职工“应保尽保”。对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生活水平低于低保标准的困难职工家庭,帮助其纳入社会保障解困范围,通过社会救助兜底一批。四是符合工会救助做到全覆盖不遗漏。对患大病、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导致支出突增,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帮助其纳入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灾害救助,通过社会救助保障一批。五是帮助困难职工子女助学救助。对符合条件、品学兼优的困难职工上大学子女继续纳入救助范围,确保其顺利完成学业为止。

2.5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工会干部的培训力度,坚持在上级工会的统一领导下,立足本地实际开展帮扶工作,全力帮助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二是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重点提高对非公企业和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的覆盖率,做到工会组织延伸到哪里,帮助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就做到哪里。

结语

在企业开展帮扶救助工作,对维护和保障困难职工的基本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工会要积极和困难职工交流沟通,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职工遇到各种困难,并且积极探索有效措施,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工会干部要明确工作的方向,定期到基层了解困难职工的实际情况,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实时管理他们的档案,确保高效完成帮扶救助工作。

参考文献

[1]梁美娟.试论如何发挥困难职工档案在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的作用[J].办公室业务,2018(15):95.

[2]张裴.关于企业工会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9(9):4~5.

[3]李志强.新时期基层工会干部如何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J].魅力中国,2018(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