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差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7
/ 2

浅谈数学教学中 如何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差异

闫丽华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碧寨乡梨树坪完全小学 678300


摘要:众所周知,每个人认知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差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本文围绕如何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差异进行阐述,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认知差异;教育研究

前言

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了解和理解学生的这种差异,要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的讲解,才能激发每位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我们需要充分的执行新课程的课改理念,按照小学数学课程的标准设计的教学目的,结合传统和现代教育模式,给学生打造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力。

一、了解学生差异,提升学生思维

通过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每一个人对同一件事物和知识都会有不同的认知,了解层次也不一样。而数学教学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一门学科,同时数学解题思路也比较多和灵活,要提升学生数学成绩,就需要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在认知方面和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模式,才能开展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7*3+5中,可以通过竞赛的方法让所有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首先需要能熟练的做好加减的运算,同时熟识乘法口诀,并且让学生熟知运算先后的法则,再对乘法和加法的相似以及不同之处进行比较,把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先乘后加”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设定相关的混合运算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的方式去全面的了解混合运算原则。让学生在探究和学习中深入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感受到混合运算的意义。

二、针对学生差异,分层次教学

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差异展开有效的教学,同时教师也需要在面对学生差异的情况下,教师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能因为学生的差异而从心理上产生对学生的区别对待。在教学课程、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先充分的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根据每一个人发展的特点来入手,制定出最符合他们思维方式的学习方法和目标,也就是说不能用一套标准来规范所有的学生。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可以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首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差异,设立分层次的目标,根据相应的目标和自身的学习能力入手。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习和思维能力较强的,教师可以多提出一些参考性的问题要学生进行思考,而对于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多提出一些展示性的问题,这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比较容易让学生找出答案,如此还能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的兴趣。最后,在课堂后布置一些练习题,以巩固学生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点,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分别布置相应的练习题。

三、树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要求将教师的主体地位转变成以学生为主,教师需要分层次对教学的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多加鼓励和指导,对于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思维和创造力。而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也需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科学的教学,循环渐进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树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需要构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创造自由的教学氛围,就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建立关系良好的师生互动情节。教师需要改变自身的理念,拉近自身和学生的关系,建立含有教学知识点的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到活动中。通过鼓励学生创造欲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学习上成功的乐趣。只有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达到提升学生学习的成绩。

四、学生之间加强交流,教师要有包容心

重视小学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学习和交流合作的过程,将学生划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通过讨论都能有所收获,也能弥补学生差异不同出现的问题。每一个人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学习能力不一样,就导致一个班级内,学习成绩好和学习成绩差的都有。要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提升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不仅需要改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针对不同差异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针对差生,教师更加需要有包容性,对他们更加需要耐心,并多加对他们进行鼓励,通过布置适合他们学习能力范围内的作业来慢慢提升和建立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然后不断的提升学习成绩。教师不断增强自己的包容心和耐心,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离不开教师的鼓励和指引,来建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每一位学生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教师不能用一套标准来衡量和要求学生。在当今社会,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快乐下学习,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自由学生能自主学习,提升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陆秀黔. 小学数学教育中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研究[J]. 幸福生活指南, 2019(6):0097-0097.

[2]王建强. 差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18, No.493(12):57-57.

[3]董学敏.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探析[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20, 000(00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