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中的策略探究——以“湖泊专题”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7
/ 2


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中的策略探究 ——以“湖泊专题”为例

何 杰 周丽燕

广东高州中学


摘要:在地理专题复习中引入思维导图,以图为载体,以导为方法,既夯实基础,又提升能力,是科学备考的有效方法。本文以“湖泊专题”为例,探讨专题思维导图设计的原则与方向,研讨课前预习的横向思维导图、课堂教学的综合思维导图、巩固训练的纵向思维导图的设计与应用,旨在培育地理核心素养,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

关键词:地理 核心素养 思维导图 专题教学 湖泊专题


专题复习是高考备考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在第一轮对基础知识全面学习的前提下进行的专题综合复习。将思维导图融合到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中,能清晰地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理清各地理思维链及其相互关系,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结构。思维导图的主要功能“知识建模”、“思维建模”、“总体规划”和“解读人地关系”等与地理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高度吻合,如图1“思维导图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所示。

60a1d1295c6a2_html_40dad177a151f3d7.png

图1:思维导图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一、课前预习,运用横向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发散思考

横向思维导图,突出所涉及要素的综合,通过横向联系拓展思维的广度,引向易被常规思维忽视的思维方向,实现思维发散。例如“湖泊专题”横向思维导图(图2所示)。

60a1d1295c6a2_html_83df543d503996aa.png

图2:湖泊专题横向思维导图

该图以“湖泊”为中心点,呈发散状向多个要素辐射,学生继而确立各大分支的主题及其下一层的关系,更能清晰了解本节课有哪些主要内容,有哪些重点,有哪些盲点,使学生的思维更发散,更全面。同时,我们教师可根据“预习思维导图”学生所反馈的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二、课堂教学,运用综合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系统整合

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课堂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紧扣学科特点。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和差异性,我们既要全面分析各要素的特征,亦要对区域某要素进行深挖掘,究其本质。②学生发展的需要。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课堂上需要掌握的内容,我们既要整合相关知识,亦要对学生技能与思维进行适当的锻炼。因此,我们既要注重横向思维,夯实基础,亦要逐层纵向分析,注重逻辑推理。例如湖泊水位小专题综合思维导图(图3所示)。

60a1d1295c6a2_html_29f1bc94efd0fc13.png

图3:湖泊水位小专题综合思维导图

湖泊水位的分析,学生的思维往往停留在湖水补给量的变化上,其实,湖泊水位的变化类型多样,可分为周期性、永久性和短期局部性的升降(如图2实线范围),它们是并列关系,是典型的横向综合思维。而该图中同时存在很多的纵向逻辑思维(如图2虚线范围),湖泊水位的永久性变化——水量的变化——来水量的变化——入湖河流的补给量的变化——河流的补给方式。通过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思维导图”不仅仅是知识点之间的简单连线,还能体现知识点之间的层次性和系统性,有效促进知识体系与综合思维的构建。

三、巩固训练,运用纵向思维导图优化学生逻辑思维

纵向思维导图从地理现象入手,向问题链“原理规律—因果表象—地理现象—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全方位展开,展示地理知识的组块,呈现问题解决的思路与过程。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情,采用由果溯因法,设置思维关键节点,与学生逐层推理分析,延长地理思维链,提高教学效益的附加值。在讲评中,引导学生寻找思维的碰撞点与盲点,透过地理现象看到地理原理与规律,清晰展示逻辑性,让解题过程立体化、形象化、系统化。

例题: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内湖陆风(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图4为博斯腾湖区域图。

60a1d1295c6a2_html_5886ce93b583e88a.png

图4:博斯腾湖区域图

(1)根据材料判断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本题考查湖泊湖陆风,难度较大,适宜采用由果溯因法,由地理现象往回推断原因,要求学生具备热力环流的基本思维链:湖陆风其本质就是湖陆之间的大气水平运动,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根本原因就是地表的冷热不均,纵向思维导图如图5。

60a1d1295c6a2_html_29865009eabdb065.png

图5:湖陆风纵向思维导图

通过对湖陆风这一静态地理现象进行动态的纵深推断,不仅让学生真正理解湖陆风的本质及成因,更能让学生理解其形成过程,并能将所有描述过程性的得分点揽入囊中:冬季湖面结冰,陆地表面积雪覆盖,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可见,稳定、思辨性的思维链的形成,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得分精准度。

综上所述,通过对学情分析,在二轮专题复习时,充分利用综合思维构建工具——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构建知识体系成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同时结合实例与图片,帮助学生锻炼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提升核心素养。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地图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YQJK44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史小燕. 构建思维导图,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J].地理教学.2019.14,40-43

[2] 陈华演.利用思维导图培养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实践与思考[J].就业与保障.2018.05,33-35

[3] 张静,张胜前,杨东美.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地理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9.06,219-22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