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1
/ 2

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

刘 影

保定市徐水区大因镇大西张幼儿园 河北 保定 072550

摘要:我国拥有多样的乡土资源,其中有价值的教育素材数不胜数。但我国一些地区的幼儿园教育仍然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对幼儿的教学大都采用口头描述的形式,没有给幼儿提供接触和体验教学资源的机会和平台,没有处理好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导致幼儿课堂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但其实教学资源就在身边,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区域游戏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效果。

关键词:乡土资源;幼儿园;区域活动;运用

1区域活动的内涵及意义

1.1区域活动的内涵

区域活动来源于美国的“开放教育”,它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教育界的,区域活动是一种不同于集体教学活动的新的教育组织形式。区域活动的概念迄今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科学定义,许多专家学者对区域活动有着一定的解释与定义。冯晓霞认为:区域活动或活动区活动,指的是这样一种活动形式: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李生兰认为:区域活动即学习中心、兴趣中心活动,它是教师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为使儿童进行高效学习、获得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儿童能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张博将其定义为“活动区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中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即活动区,让幼儿通过主动活动来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根据不同学者对区域活动的界定,可以看到区域活动是一种不同于传统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区域活动更加注重落实以儿童为本的理念,强调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笔者认为区域活动是教师在尊重幼儿发展的前提下,蕴含一定的教育目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且“有准备的”环境,给予幼儿空间与时间的支持和保障,投放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玩中学”“做中学”,通过自由选择操作材料和同伴,在与环境、材料、同伴、教师的互动中,不断地操作、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1.2开展区域活动的意义

区域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多方面素质及能力的成长,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区域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在参加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常常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社会上的不同身份,如医生与病人、警察与寻求帮助的老人,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了不同职位在社会运作中的角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集体意识。第二,区域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根据相关权威心理研究显示,幼儿的动手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其智力的发育。因此,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要将培养学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活动的重点。而区域活动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多可以实践的材料与空间。通过区域活动,幼儿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没显示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获得了相应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利于在动手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能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发展。

2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

2.1挖掘乡土资源,让活动贴近生活

第一,深入自然,观察各种美好的事物,引导幼儿探究、体验自然事物,从而提升其对自然的理解能力。如,在沿海地区,教师可以请家长带幼儿去海边玩耍,通过玩沙子、堆沙堡、捡贝壳、赶海、观察海鸟的栖息等活动,使幼儿近距离接触自然。一些幼儿会在自然的启发下不断创新沙堡的形象,或者根据贝壳的形状拓展想象空间。幼儿用自己的听觉、视觉、嗅觉感受自然,这样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对乡土资源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开阔幼儿的视野,增长幼儿的见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第二,教师可以利用独具特色的社会文化资源为幼儿提供创作的灵感。农村乡土文化是直白而质朴的,独特的戏曲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体现了人和自然的互动与和谐。在幼儿美术活动实践中,教师应从当地的乡土文化中挖掘创作资源,为幼儿呈现地方文化发展特色,引导幼儿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环境的熏陶中促进幼儿对农村乡土资源的理解与利用。如,沿海地区人们靠海而居的生活方式造就了当地独特的风俗文化,其中有娱神、娱人的活动内容,有祭祀、竞技等活动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利用幼儿能够接受、理解的方式展现各种风俗活动的魅力,进而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文化熏陶。

2.2投放乡土材料,开展区域活动

区域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它对孩子行为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材料既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又是孩子与知识之间的桥梁,更是激发孩子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的媒介。幼儿园注重材料投放的多用性、层次性、探究性,使每个孩子获得成功和自信,进而乐于创造。根据主题活动投放材料。为了有效地发挥材料的作用,教师根据主题活动有计划地投放活动材料,把课程的内容融入区域活动中。例如在开展“家乡的美食”这个主题时,教师精心设计《美味的酸汤鱼》《喷香的姊妹饭》系列教学活动,并结合主题投放相应材料,在美工区,教师通过图片展示酸汤鱼和五彩姊妹饭的做法,让幼儿欣赏图片并画出他们品尝过的特色美食。根据幼儿兴趣和需求投放材料。在端午节期间,孩子们特别喜欢看划龙舟比赛。教师利用一些废旧的纸箱来制作龙舟投放在体育区,让孩子通过玩划龙舟游戏感受我国传统的文化。在美工区,投放一些常见粽子的图片以及手工材料,教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制作粽子等等。投放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材料。在公共区域中,投放刺绣、蜡染等材料,让幼儿学习简单的刺绣、蜡染方法,从而体验传统手工艺。在民俗体验区,投放芦笙、银饰、服饰等,让幼儿自主探索民族乐器和欣赏民族服饰之美。

2.3利用具有野趣性的室外区域游戏资源

幼儿园可以利用具有野趣性的室外区域游戏资源丰富区域游戏的内涵。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地域优势,积极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为学生搭建生动、富有野趣的户外区域游戏活动平台,教师应根据当地的实际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在保障幼儿安全的情况下,让幼儿与泥土、水等亲密接触。在野外进行区域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尝试一种物品多种玩法,将多种材料组合在一起,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大自然。此外,由于室外的活动场地较大,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爬、跑、跳等运动,锻炼幼儿的身体,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室外活动可以让足不出户的幼儿感受自然的乡土气息和野外趣味,拓宽幼儿的视野。室外区域游戏主要以畅快的自由活动为主,以拉近幼儿与大自然的距离为目标,在大自然中释放幼儿的天性,提高幼儿的自主性和运动积极性。通过这类体育区域游戏,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应该亲近自然,近距离地观察自然,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培养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认识,要提高科学认知。要通过愉悦轻松的户外活动,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可以让幼儿背上自己的书包和水壶,在田间小道上走一走,在开阔的草地上放风筝,让幼儿在快乐中感受自然。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多彩的大自然和乡土材料为幼儿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在挖掘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时,还应注意让孩子真正展现各自的个性特点,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体验。

参考文献

[1]王华英.幼儿在乡土资源中快乐成长—浅谈竹资源在区域活动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21(24):5-6.

[2]王瑶.追逐童玩足迹,感受海之馈赠—浅谈海岛乡土资源在区域活动中的开发和利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04.

[3]林彩虹.挖掘乡土游戏资源助推幼儿区域游戏活动[J].教师,2020(30):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