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题目材料的写作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2

基于题目材料的写作方法

许储铭

广东省廉江市廉江中学 广东省湛江市 524400


摘要:给定材料的作文题目是当前高考命题的主流形式。基于材料作文,是行内的共识。本文试图从审题与行文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作文教学提供思路,让学生学会实用的写作方法。审题层面,细读材料,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思想。行文层面,围绕材料,运用多种方法展开议论。

关键词:材料作文 写作方法 作文教学


给定材料既能体现写作任务的情境,防止套作,又能体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因而,给定材料的作文题目成了当前高考命题的主流形式。材料作文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符合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考作文题的材料是给考生定下了行文的基调和方向的,但是对于材料的深层挖掘,则要靠学生自身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基于材料,重视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将对比、联想、叙议结合等基本写作方法灵活运用到写作中也是极其重要的。

一、细读材料,把握思想

在进行材料作文写作之前,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梳理给定的材料,分清内容层次,探求文本思想。高考作文题的材料篇幅相对有限,但正是这简短的语言里包含了行文的方向,暗含深刻的思想。很多学生对材料的态度是“一扫而过”,草草下笔,这种做法的结果往往是写到一半,发现自己写跑题了;或者是写到中途,突然发现原来这个题目是另外一个意思;或者是不顾材料含意,用事先准备好的模板和素材去论证,生搬硬套,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作文成绩不理想。所以,审清材料,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材料的核心思想,围绕材料展开写,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作文的成功之道。

2019年课标II卷,材料体现的是从1919年到2019年青年群体在重要的历史年份上起到的重要作用,还展望了2049年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青年奋斗愿景。题目给定了5项任务,每项任务都是对一件特殊历史事件提出要求,最终要学生选择其中一个,以当时青年学生的身份进行写作。2018年课标II卷,材料是关于二战期间战斗机的防护问题,多数人认为应该给中弹多的地方增加防护,也有人认为应该给弹痕少的地方增加防护,事实证明加固弹痕少的地方是对的。对于这些材料,考生需要分析材料的主要事件,把握思想的核心所在,才能写出有思想深度的文章。应该明确的是,从本质上看,这些材料的理论根源其实来自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9年II卷和2018年I卷青年群体在历史上的作用,实际上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的讲话内容,而且题目中给定的5个时间节点,习总书记都做过对应的论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也有相关文本。可见,拆分材料,结合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把握题目的思想内涵,是写出有思想深度文章的前提。

当中心思想确定之后,一般来说,要找出两个支撑点,进行分层论述,即让文章呈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结构。例如,2020课标I卷的写作任务是“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材料中有“鲍叔甘居其下”“多鲍叔能知人”等语句。如果写对鲍叔感触最深,则可从“甘居其下”“知人”设置两个支撑句,一为“胸襟广阔,甘居人下”,二为“知人善用,甘为人梯”,这样写,感触最深的原因全部基于材料得出,就事论事,言之有物,有理有据。又如,2021年新高考I卷作文,基于“体育之效”谈强和弱两个基本点,也是从材料中得出。有考生以《强则衿用,弱则奋发》为标题写作,就是抓准了两个基本点,立足体育,写个人的强弱关系,再写民族的强弱关系,文章自然就有了深度。

当然,审清题目,领悟思想,并不是练一二道作文题就能熟练掌握,这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训练过程。对于两个基本点,不同的材料以不同的形式呈现,或是两个关键句,或是一段话的两个层次,或是两个段落。有的材料会有呈现“三个基本点”或“多个基本点”的情况,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材料中有多个基本点的,或选择,或合并,把行文的基本点安排为二点或三点。

  1. 围绕材料,展开议论

基于材料分析,分清层次,把握核心思想,审题算是过关了。该怎么行文,要依赖个人的思辨能力和知识储备。一般来说,指导学生写高考作文应该提倡学生写议论文,并提倡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围绕材料展开写的行文思路。学写议论文,可以训练学生提炼观点的能力,学生结合自身的阅读积累,对论点进行充分的论证,从而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应该重点将对比、联想、承上启下和叙议结合等常用的写作方法传授给学生,用高考作文真题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有效地提升写作能力。

2019年课标II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通过展现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欣欣向荣与旧时代社会的民生凋敝,使之形成强烈的对比,并从中论述中国新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意义。学生写作思想的辩证性,要从其对于一件事情的多角度对比中体现出来。从文章的结构而言,将过去的社会状态和今天的盛世作对比,中间添加过渡段,承上启下,保证文章结构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在文章结尾处,对整体内容进行升华,借助排比句式增加文字的力量感,让文章的语句更具艺术感染力。

材料作文在高考阶段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类作文命题方式。一方面,材料本身要突显的核心主旨和写作方向是确定的;另一方面,学生的写作角度和写作深度还需要回归材料进行深度挖掘。材料作文的意义在于,设置情境又不限制学生思维,既考查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又考查文字的表达能力。总而言之,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把握思想,运用多种方法说理,方为材料作文的应对之道。

参考文献:

[1]唐福玖. 例谈现象思辨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和写作策略[J]. 教学考试, 2019(37).

[2]毛赟. 浅谈高中语文材料议论文写作审题立意训练策略[J]. 高考, 2019(23):167-167.

6130470db7563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