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亲子关系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莫秀如

阳春市第三中学 529632


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快速变化,我国社会处于急剧的转型期中,社会竞争以及压力的持续加大,所以整个社会出现了焦虑症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亲子关系冲突加剧的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留守学生。由于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或父母无法有效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一旦学生处于叛逆期中,那么紧张的亲子关系可能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发展。所以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学生的教育教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亲子关系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亲子关系;教育教学;成长影响


一、前言

广大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及精神世界的形成与亲子关系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以往社会对于亲子关系研究大多集中在青少年个体行为与亲子关系冲突之间联系,而对亲子关系所蕴含的教育教学意义不太重视[1]。不和谐的亲子关系会造成父母与学生之间矛盾,影响到学生在学校教育的注意力、集中力和参与度,从而间接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重视亲子关系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教育实践价值和意义。

二、亲子关系的概述

亲子关系属于一个心理学的名词,它是指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是广大青少年人生最早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内容包括父母的品行道德、对子女态度、教育方式、抚养关系等内容。亲子关系对于子女的成长发展、人际关系、沟通交流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但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环境,还对青少年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化和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家庭、青少年、学校、社会等多个主体都有直接影响。所以社会必须要关注亲子关系这一社会领域内容。

三、紧张冲突亲子关系对教育教学的不利影响

(一)偏激行为性格不利教学管理

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发展以及性格特点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民主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安全感以及阳光积极的性格,但是由于青少年处于封闭、留守的家庭环境中,由于青少年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可能造成学生的自卑、孤僻、偏激的行为习惯和性格。

案例:某学校七年级8班的女学生李同学,在校期间的成绩一直表现优秀,在2020年11月突然旷课不回校,教师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发现李同学之所以旷课,主要是由于她曾经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市区谋生,李同学小学阶段一直与爷爷奶奶生活,直到后期父母在市区买房才转来市区读初中,由于李同学儿童时期就与父亲缺乏沟通,所以与父亲没有多少感情,而父亲的职业是在市场卖猪肉,文化程度低,脾气暴躁,当天由于父亲因事动怒,打了李同学一巴掌,而李同学的性格也固执偏激,所以才发生旷课不归家的现象。李同学的班主任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与李同学的父母进行沟通,一方面劝导家长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多关心学生,同时又对李同学进行开解,劝导学生要多体谅父母的用心和艰辛。不能以自己的未来前途为赌气和任性。父母与李同学经过班主任一系列的思想工作,双方都尽到自己的责任,李同学的性格也得到改善,课堂学习也更积极。

(二)亲子关系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造成影响

紧张的亲子关系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和心情。一旦学生带着不良情绪来到课堂,那么在教师课堂教学时势必无法集中精神来听课,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一旦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的家庭环境中,那么可能对他们的性格造成扭曲,养成他们无视教师、班级和纪律的行为习惯,最终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授课思路。由此可见,亲子关系会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案例1中的李同学,就是由于亲子关系的紧张矛盾,从而影响到李同学的情绪,造成她旷课外出不归。因此,亲子关系并不但影响家长与学生的沟通效果,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三、优化亲子关系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建议和对策

(一)多方联合共同助力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家庭成员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亲子关系出现冲突紧张 ,势必须会影响到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最终也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效果和质量。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处于和谐良好的状态,那么可实现学校、学生和家庭三方的良好互动。因此,对于家庭亲子关系的改善,可以通过多方联合的方式进行改善优化。构建完善的家庭与学校良性互动机制。习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容易造成成功。而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属于一个系列性工程,通过学校与家庭的互动沟通,共同合作,就学生的成长发展制定一套科学的长效的互动机制和可量化的考评制度[2]。一方面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动沟通交流要形成制度化。学校可发挥现代信息沟通技术的作用,建立微信群,及时将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以及成绩等方面情况推送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家长可利用微信群将学生的家庭中行为习惯告诉给教师,并积极与教师共同探讨学生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学校、教师、家长三方的共同合作,为家长改善亲子关系提供方向和指导。另一方面,学校要将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引入到德育考评体系中。以此促进教师多与家长沟通交流。三是开展家的教育、家庭教育。通过爱的教育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艰辛和伟大。最后引入社会教育。通过组织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观看电影等方面来引导他们的性格行为。如上文的例子,李同学家庭亲子关系的改善,就是通过教师、学校、家长、学生四方的共同沟通互动下的结果。在整个亲子关系优化中,家长与学生在亲子关系中属于基础关系,而学校、教师则起到引导性作用。

(二)宣传教育,突出父母的关爱的作用

亲子关系的改善离不开父母的主动沟通和关怀。良好的亲子关系构建必须要突出父母的主体作用。家长应多花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陪伴沟通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变化,通过积极向上的心态来感染学生。家长应控制好自身的情绪,平衡好家庭与工作、社交的关系,以一种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生活,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养成热爱生活、体会家庭生活的乐趣,从家庭温暖到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重视,有利于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理以及行为习惯[3]。同时,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要多与学生互动,通过设置亲子活动任务,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家庭任务,有利于学生在团结关爱的环境中增进与父母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结语

亲子关系对学生的情绪以及行为习惯造成影响,所以亲子关系不但直接影响家长与青少年和谐,还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家庭、学校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亲子关系的改善可通过多方联合共同推进,还要突出家长在亲子关系的主体作用。以此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海云, 刘潞. 我国家庭亲子关系研究进展[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 40(17):4.

[2]季毓. 推动亲子关系,学校可玩些花样儿[J].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0(1):1.

[3]凌辉等. "小学高年级学生亲子关系与学校适应:自立行为的中介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v.27.01(2019):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