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实践的高中劳动教育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2

基于社会实践的高中劳动教育分析

蒋成

宁波市奉化区滕头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摘要: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等'其中,《意见》特别指出“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关键词:社会实践;高中;劳动教育;

引言

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推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劳动教育的实施颇有成效,但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对教师、家长、学生开展关于学校劳动教育的问卷调查基础上,对学校劳动教育现状进行探究,并提出普通高中劳动教育发展的路径,为充分发挥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提供借鉴。

一、劳动教育

社会以及时代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新一轮教育的改革的实施,而这次新改革的重点就是将劳动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的实践教育活动中,这不仅推动了中小学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也为劳动教育的实施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从表面来看,劳动教育与传统的劳技课貌似没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实际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劳动教育中的劳动由“劳”和“动”构成,其中“劳”是指由人类创造精神以及物质财富的过程,而“动”则是劳作、实践、操作等,所谓劳动就是通过输出劳动量、劳动价值的人类活动,一般来说劳动分为脑力以及体力劳动两类。而劳动技术,其中占主要位置的是劳动,而技术则是附属,可以理解为劳动的技术。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本次劳动教育改革是十分关键的,实现了技术的独立以及技术内涵的拓展,同时也将学生的技术素养以及劳动素养列入了课程目标中,这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基于社会实践的高中劳动教育分析

  1. 转变劳动认识,丰常教存内涵

《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应“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赫尔巴特也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道德的自我完善'因此.高中劳动教育首要是思想教育,通过多种方式转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真正理解劳动创造人生的意义。例如,通过序列化的主题教育课进行班级层面的劳动教育,从“平凡中的伟大”到“创造的力量”,再到“我能做的小事”,从走近劳动者到认识劳动价值,再到劳动在生活中的意义,明确自我劳动能力的不足,有序地进行劳动思想认识教育。继而,通过仪式教育进行学校层面的劳动教育,结合劳动节、世界粮食曰等节点进行活动设计,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氛围。最后,将劳动思想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通过学科进行育德。

  1. 加强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

劳动教育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劳动教育的发展需求,而且教师的角色也需要转变,只有引导学生学习,并借助劳动实践基地的优势,才能促进劳动教育水平的提升。所以教师为了能够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就需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加强任务驱动教学、问题教学、案例教学以及项目教学的应用,结合具体的教学需求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和提升也有重要作用。

  1. 全方位提升劳动认知水平,以知促行充分发挥理论教育、认知教育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打造专兼职劳动教师队伍。学校应着重培养精干的通用技术课程专职教师和能开设与劳动教育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形成以课程教学处、教育科研处为主导的劳动教育研究团队,并重视建设以班主任、科任教师、兼职教师为主体的劳动教育实施队伍。为深度拓展劳动理论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学校还应积极调动科研力量,对劳动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宣讲培训。二是进行系统的劳动理论课程建设。在系列理论课程中,以“劳动的价值”“劳动创造文明”“劳动成就人生”等为主题对学生进行劳动理论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践行劳动精神,发扬劳动品格。三是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学校应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中发挥主要作用,让家长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风气。

  1. 着眼未米发展,规划职业劳动

生涯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生涯教育视域下进行劳动教育需要重视职业劳动的设计和实施。例如曰本在《改善初等、中等与高等教育的接续问题》中将职业生涯教育定义为:掌握就业相关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形成清晰明了的勤劳观与职业观,能够理解自己的个性,培养自主选择出路的能力与态度的教育。这一点在《意见》中也有明确体现: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通过丰富的职业劳动体验为学生终身幸福而做充足的准备。

  1. )制定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保障以及激励机制

为了保证高中阶段的劳动教育可以有效的开展,还需要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定完善的保障机制以及激励机制。围绕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需求,制定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方向,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还需要结合高中学校以及教育部门等,设立专门的教师专业发展专项经费,为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还需要利用继续教育的政策,开发具有特色的教师专业继续教育工作,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绩效考核、评优等进行结合,来充分地激发以及推动年轻教师的专业的发展,也能够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师资保障。

结束语

总之,学校作为学生浸润劳动教育、亲历劳动过程的主阵地,让劳动教育有魂、放光,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成长、发展,最关键在于学校积极、持续地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校本化实施路径,系统设计劳动教育课程,有序创新推进,确保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同时,学校还需要联动家庭、社会等各方育人力量,齐心协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亲历劳动、实践体验和劳动资源的立体平台,全方位助推学生的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世刚,李书,冯刚.新时代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现状分析和路径探索[J].中国德育,2021(13):22-26.

[2]曹黎明.基于社会实践的高中劳动教育分析[J].教育界,2021(25):71-72.

[3]郭彦斌.高中劳动教育缺失以及对策分析[J].吉林教育,2017(1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