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9
/ 2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影响

杨群芳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传染门诊,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施以个性化护理干预。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8%(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个性化护理;生存质量

艾滋病是由于机体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而引起的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在临床上又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患者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和其他并发症,如隐球菌性脑膜炎等。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以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症状,严重损害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该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死亡率高等特点,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则显得尤为重要。有报道称[1],将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中,临床价值显著。故本次研究将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3.02±6.45)岁;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3.14±6.47)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0.05)。

1.2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中艾滋病的诊断标准;②符合《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专家共识》[3]中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③本次实验已由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获准后执行,且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患者意识清晰且无精神类疾病,可进行简单的沟通交流,配合完成实验;②患者能自主进食;③肝、肾等重要器官有严重的功能障碍。

1.4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的变化,给予常规的用药、饮食等方面的指导,同时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则施以个性化护理干预:(1)患者入院后进行病情评估,并与其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根据全身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2)根据患者各种神经系统整症状给予治疗和护理措施。例如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均有颅内压增高现象,而腰椎穿刺是了解颅内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对患者进行腰椎穿刺的过程中应在穿刺处覆盖无菌敷料,保持其清洁,术后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3)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两性霉素B,对部分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应给予安慰和讲解。(4)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方案。让患者多摄入易消化、易吞咽、且富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避免使用刺激辛辣的食物。

1.5 疗效比较

按照《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消失,颅内压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且颅内压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和颅内压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观察指标

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其中分数越高则表示生存质量越好。

1.7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两组患者的MMSE、SAS、SDS评分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617ba2678432f_html_2b447cbb1a19a803.gif ±S)描述,采用t检验比较;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预后良好、预后不良)等计数资料以率和百分比描述,采用χ2检验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8%,差异较大(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4

19(55.88)

12(35.29)

3(8.82)

31(91.17)

对照组

34

14(41.17)

10(29.41)

10(29.41)

24(70.58)

χ2





4.660

P





0.030

2.2 两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的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不大,但在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的比较(617ba2678432f_html_2b447cbb1a19a803.gif ±S分)

组别

心理

生理

环境

社会关系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n=34)

26.71

±

4.00

55.23

±

8.28*

25.76

±

3.86

67.11

±10.06*

40.26±

6.03

62.67±

9.40*

28.53±

4.27

54.42±

8.16*

对照组(n=34)

26.98

±4.04

34.57

±5.18*

25.63

±3.84

38.42±

5.76*

40.39±

6.05

53.14

±

7.97*

28.46±

4.26

41.03±

6.15*

t

0.276

12.334

0.139

14.431

0.088

4.509

0.067

7.641

P

0.782

0.000

0.889

0.000

0.929

0.000

0.946

0.000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3 讨论

本研究分析两种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措施,在该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结果显示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临床效果显著,从本研究成果出发,可初步认为与根据患者全身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有关。

个性化护理干预是针对患者具体病情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此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和临床疗效的目的。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较优,且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较高,究其原因这可能是因为根据患者病情和身心状态,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同时根据患者神经系统整症状和颅内压情况对护理细节进行改进,严格按照医嘱对症使用两性霉素B等药物,有利于护理质量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并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体重的增加增强了患者对治疗和生活的自信心,同时让患者意识到饮食的重要,在提高患者行为依从性方面具有有积极意义[4]

综上所述,将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中,临床效果显著,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彩霞,李雪梅,贾静月.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心理状态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5):118,120.

  2. 鲁梦舒,胡思靓,李丹妮,等.影响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9):1780-1783. 

  3. 蒋嘉蓉.治疗性沟通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希望水平提升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9):1679-1681.

[4]王慧,汪婷.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护理[J]. 饮食保健,2017,4(20):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