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灌区管理中信息数据的融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3
/ 2

信息化灌区管理中信息数据的融合分析

王婷

玉门市白杨河系管理所 735207

摘要:随着科技与信息时代不断迅速发展,灌区趋于信息化发展,各种信息管理系统被应用于其中,然而深受规划设计和历史沿革等因素影响,许多系统在开发技术、数据机构以及平台系统等各个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建设前后项目时衔接不畅的情况屡见不鲜。现有的系统结构会限制各个数据,无法充分对其进行利用,严重影响了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效能,因而应有效融合数据信息,建立基础的数据平台,促使灌区能够实现资源复用。

关键词:灌区信息化;数据融合;信息数据

引言:信息化灌区管理是进行共享和利用灌区内的信息,现阶段部分灌区的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的设计标准与规划,进而致使数据资源被分割独立,有着较为明显的孤岛效应。灌区管理包含采集与运输数据软件、维护与管理、数据存储、信息浏览、表达软件、门户网站等,针对于某一个业务需求形成对应的方案,关联性和体系性会被限制。因而应有效融合信息数据,实现信息的互通与共享,提供更优质的基础信息服务。

  1. 信息化灌区管理中信息数据的融合价值

灌区管理中信息数据融合,可以促使管理业务的内容更具稳定性,促使数据交互与业务运行更加动态时变。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是被业务内容所决定的,业务数据流程能够体现信息流向与系统组成部分间控制关系,这也是灌区数据融合的依据。

首先,灌区信息融合可以确保数据信息具有统一性,进而可以从根本上进行弥补存储分散、数据隔离等不足,确保信息数据具有集中性与唯一性,提供了渠道与接口,进而后端功能使用系统资源和共享数据。其次,灌区信息融合也可以提升管理系统体系性。信息数据融合是业务流程向着接口化、业务功能朝着模板化发展的要求,能够做到灌区行政业务、控制、监测集成化管理。再次,数据信息融合也可以维护保障功能相关模块扩展性。融合数据信息能够确保各功能的技术架构完成对接,通过新增功能能够做到共享数据管理硬件与网络等资源,进而减少了功能板块的研发成本与周期。最后,融合数据信息可以提高维护管理的实际效费比,能够融合共享灌区管理硬件平台、系统资源以及网络配置等。能够防止出现重复建设同质功能与设备,有效降低管理过程中的成本。

  1. 信息数据的融合原则和目标

在将信息数据融合于灌区管理中时,应注重融合的目标,严格遵守融合原则,向着目标不断优化完善。

(一)信息数据融合原则

信息化灌区管理中信息数据融合,需要遵循业务牵引、开放扩展、成熟稳定的基本原则。建设灌区信息化的出发点为业务需求,对各个业务承载数据进行准确判断、对业务的信息数据处理流程进行科学分析,在规划整体框架中对技术的实现方案进行合理设计。数据融合尤为重要的一个目标为开发性与高扩展性,如果融合策略不合理会严重阻碍后续的建设。建设灌区信息化,需要逐步建设起墒情监测、雨水情测报、远程监控闸门、自动化办公等各个子系统,让信息数据融合还需要综合考虑接口标准化、数据标准、系统架构以及数据的库表结构等的开放与扩展。信息数据融合是改进已有的部署系统,也应不断完善与扩展信息化平台,因而应充分论证技术的可行性以及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在搭建硬件环境、中间件以及数据库时选用稳定、兼容以及成熟的配置,进而实现实际目标[1]

(二)信息数据融合目标

融合信息数据的目标为有效缓解与改善数据作为业务附属品的数据分散存在的情况,明确信息数据处于信息化灌区管理中心位置,构建出有统一数据支撑的业务扩展与融合模式。首先,信息数据融合的目标为将身份认证和权限分配赋予统一标准。以数据库中的USER表作为基础,进行身份集中管理与权限分类对上、对内以及对外三类用户。其次,其目的为统一模块接口与平台架构。标准为关系结构、数据描述模型以及传输协议等,构建统一、明确架构体系。最后,信息数据融合的目的还有统一分发机制与数据管理,统一的数据管理的主要目标为确保数据具备唯一性。统一数据的分发机制的主要目标就是可以更加可控、高效、准确的应用数据,进而促使数据交互与共享。

  1. 信息化灌区管理中信息数据的融合策略

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基础为数据,数据融合与灌区的业务内容、管理方式密切相关,因而信息数据融合有着明显的针对性与多样性。然而从信息化管理的根本上可以发现,处理信息数据的核心环节为采集获取、存储维护、整理编目以及分发应用,因而信息数据融合策略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共性。

(一)做好数据分类

信息系统承载业务能体现出灌区管理的依据、对象以及职能划分,因而合理进行数据分类有着重要的影响与价值。如以元素性质、含义等为标准进行信息数据分类,能够提升数据管理结构性,促使数据信息关联关系更加直接、明晰。根据数据和应用分离原则,可以以层次性、逻辑性清晰为依据进行分类,进而促使数据维护更加便捷、简单,降低了维护的工作量。对于进行灌区信息数据分析,没有唯一的标准,可以针对具体的应用需求设计分类思路。如,对于中小灌区无需引入办公业务、视频监测等功能,因而可以删除相关数据分类;而示范灌区或者大型灌区,信息化管理需要具备更多功能,如远程控制闸门、在线采集监测等,因而应引入反馈设置、控制类型等相关分类条目

[2]

(二)注重数据的采集维护

信息化管理源端为获取和采集数据,做好数据维护工作,进而保障系统能够持续发挥其价值,也是数据融合较为关键的环节。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科学的应用流量、水位与闸位等职能传感器,并且不断改善通信传输的链路,这也致使信息获取主要方式变成了传感器自动数据采集。与此同时,数据采集融合应综合人工观测、录入软件对接、导入历史数据等渠道进行设计接口。

采集获取信息数据可以运用人工和自动相结合的模式,然而存储、传输、表达与管理等维护方面的处理需要有计算机系统完成。数据具有积累性且数据采集具有实时性,因而灌区信息化管理中有着海量的数据,可运用Oracle等系统提升维护的实效。与此同时,也应重视整编与配置数据字典、元数据、字段属性以及异常处理,合理运用数据库的管理工具构建数据自动备份、自动存储以及自动恢复相关机制,保障数据的统一与安全[3]

(三)数据按需分发

信息数据融合目就是为了促使后端管理的功能调用可以更加便利,而实际上的业务功能对于数据有着较大的差异性,进而应按需分配,进而做到合理应用。业务应用包括统计、查询、更新、表达与报表等,这些都是数据进行按需录入或按需分发的过程。

结束语:总而言之,灌区信息化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因而应不断优化信息数据的融合,促使提升灌区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实际管理中,还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积累经验探索出最科学合理的措施,做好数据分类,注重数据的采集维护,做到数据按需分发,促进灌区管理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彦宏,张宇恒,徐忠.基于“互联网+”的灌区信息化建设探讨[J].山东水利,2020(09):18+24.

[2]张鹏,陈宇飞,孙秀峰.灌区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广东水利水电,2020(09):83-88.

[3]郭海云.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和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的思考[J].科技风,2020(1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