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0
/ 2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策略研究

杨雪

江苏省徐州市湖北路小学 江苏省徐州市 221000

摘要:为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采取“五维度”教学策略和逆向教学设计,建立立体的“大课堂”、开放的“大阅读”和多元的“大学科”,将学生的个体素养和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融合为一体,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教学设计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逐渐提高,“核心素养”也是当代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是当代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义务教育九年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小学初次接触语文,属于对语文的了解阶段,应当更加重视小学语文阅读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因为阅读可以有效推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教师应当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亲身的经历总结出有效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学习程度,制定相关有效的学习方案。

  1. 学会积累

阅读是学习要语文的重要过程,学习语文离不开平时在课堂上的积累,并学会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之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能力是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只有关注到平时的阅读,多阅读多积累,才能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语文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关键途径,学习语文没有捷径,必须依靠阅读来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去阅读、积极鼓励学生去图书馆学习,阅读优美的文章。比如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一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句,文章虽然短小、却精悍、语言优美,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如“城外校园里丁香很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颗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优秀的文章需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在不断积累中学会如何使用,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去引导。

在语文的教育中,对优美语句以及名人名言的背诵也会十分重要的,背诵是学生语言美化,强化写作的一个过程,在背诵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小学生积累语感,在写作中用起来也会得心应手。优美古诗词短小且容易记忆,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的文章后面写着要求对某一段优美文字进行背诵,由此可见,背诵的重要性。古诗词文字虽然少,但大多隐含的含义比较多,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因此还需要学生先带领学生去了解这篇诗词,比如《江南春》这篇诗词,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诗词的情景带入教学,运用多媒体展现诗中的优美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便于理解。

  1.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语文学科的核心就是人们在理解语文教育价值的基础上对这门学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明晰的表达。所以,核心素养的本质特征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是通过核心素养体现出来的,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发展性、基础性、共生性和结构性上。我们首先来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部构造,其中包含了审美与创造、语言结构与应用、文化理解与传承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这四项。语文核心素养的内部结构的核心是语言结构与应用,除了这一项,其余三项都是围绕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来展开的。它们是学生在构建言语体验的过程中所实现的三个实际应用。从语言建构和应用的基本观点来看,语言是一种由社会普遍实践所建立起来的符号系统,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它。我们在汉语课堂教学中常说的听、说、读、写四种活动,本质上就是指导学生理解和使用“语言”的方法、过程、结果和技能。因此,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只有在正确运用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形成师生双方良好的互动。在语言甚至标点符号的建立和使用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机结合,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和审美的自然和谐的角度来看,显而易见,在语言建构和使用的过程,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建构和提升也是不可避免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不可避免地共同构成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也促进了对文化的传递理解并最终走向“诗歌与远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言只是思维的一种外显,是思维的直接表现形式,也是表达思想的一种手段。从这方面来说,思维的发展和语言的建构是密不可分的。同时,我们也可以说汉语语言文字具有丰富的内涵、生命、意义、情感和审美价值。因此,学习语言建构和应用的过程不仅需要思维的参与,自然也需要与审美鉴赏与创造产生相同的频率共振。最后,在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中,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内生的审美能力会自动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生活情趣会自然发展。从语文核心素养“诗与远方”的角度看,迄今为止,两千多年的丰富积淀为我们保存了非常丰富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语文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有效设计和策略,引导学生根植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丰厚土壤之中,舞动思维与审美“双剑合璧”,挺直腰杆,自信地感受和吸收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补足精神之“钙”,最终培育出具有鲜明中华特色、树立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觉的优秀学生,这当然是语文教育无法推卸的责任,更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一路追寻的“天命”。

  1. 学生核心素养的逆向教学设计

“逆向”并不是说颠倒了逻辑,而是说与相比于传统教学设计的一贯作风,改变了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评估计划和教学计划的顺序,与传统教学设计的顺序正好相反。比如,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习惯在教学活动开展完成之后再进行相应的课堂评价,过于注重结果。甚至在一些时候,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根本就没有明确评价标准,授课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教材的知识。他们没有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体,只注重自己的教学环节,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其实就导致了学生核心素养的低效培养。逆向教学设计遵循目标强迫和效果追逐的原则,注重有针对性的任务分析或标准指导。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学目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学生的学习成果出发,立足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推回当前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编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语文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语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老师也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语文中学习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语文能力,多鼓励学生爱上阅读,在平时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每周抽出一节课作为阅读课,帮助学生选择一些好的书籍,引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同时学会运用,这样学生的核心素养才会不断提升,才会让小学生爱上阅读,积极阅读,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爱上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前提。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在学习阅读过程中的引路人,是学生今后学习语文的指明灯,由此可见,小学教师应积极引领学生去学习语文,爱上阅读,以此体现了提升小学语文阅读对于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J]许红琴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J]王旭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