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一一对应"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2
/ 2

试论 "一一对应 "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杜宝霞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实验小学 甘肃 平凉 743400


摘要:数学思想不仅是数学的精髓,还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更是评价数学课堂教学好坏与否的重要依据,其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观念能够起到直接性的影响和作用。而“一一对应”思想作为数学思想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方法,其能够将数学学科中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进而让学生能够更轻松的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本意上,“一一对应”指在一个集合中每一个元素都有与之相对的另一个元素,而在数学中更侧重于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以新颖的教学思想开展教学工作、设计教学方案、传授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基于此,本文就“一一对应”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一一对应思想 小学数学 渗透

一、教学前:研读教材,挖掘本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备课实际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在备课中,教师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析和解读,挖掘教材中重难点知识,探寻其背后的本质,并以此为原点进行教学拓展,对于教材不能怀以纯粹的功能性辅助工具的理念,而是要创造性的应用教材,将教材作为教学的跳板,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延伸,拓宽学生的思维视域和学习知识的有效路径。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确保教材内容能够“一一对应”,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接受能力实施不同的教学活动,让数学课堂真正的“活”起来。此外,教师秉持“一一对应”理念进行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对照自身的准备工作,以实际效果为参考,及时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整改,或延伸、或收缩,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实现“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如在对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知识点进行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规律”这个词起初人们是为了美观和规整而将图形、色彩等有章法的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呈现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在明悟此点的基础上,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以教材中(找规律,填数)的例子为基础进行拓展,可以先让学生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随后提出自己创设的新题型如“让学生们按照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顺序自主画出三组图形并涂色”,随后让学生们在画完后进行观察,仔细数每两个相同颜色之间相隔了几种颜色,在学生了解后让学生们自由进行“找规律”的题型创作并交给其他同学解答,在学生们大体基本掌握了如何创作“找规律”的题型后,再向学生们阐述相关的定义,以此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刻的了解“规律”是什么。由此,在备课阶段教师就要面面俱到的考虑到学生会在学习中出现哪些问题,并根据这些所预知的问题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案,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就能够根据这种“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进行高效的学习,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中:游戏体验,充分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数学是来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的,很多数学思想是隐藏在知识背后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去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习和了解数学思想。而游戏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在数学中增强学生的游戏体验,并在体验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如在对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部分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完全以游戏来代替书本教学,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书本上转移到游戏中。游戏名“手指小天才”,其具体规则为“A和B两个同学分别用双手表示数字1,随后A或B同学先用一只手去触碰另外一名同学的任意一只手,如A左手碰B任意手,则表示1+1=2,则A触碰的手掌表示数字2,而B用任意一只手去触碰A的左手则会变成数字3,触碰右手变成数字2;每轮每位学生只有一次机会,哪位学生的手掌在表示数字10或20时则代表胜利,就可以放下代表10或20的手掌,而另外一只手掌继续进行游戏,直到双手都变成数字10或20为止;如在发生A左手的9去触碰B的9时,其结果实为18,但由于手指有限,这时十位数则可以省略,表示个位数的8”。这个手指游戏非常适合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通过手指游戏即能够加强运算能力,还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相比于教师让学生们计算大量的算式,学生会更容易接受这种游戏式的学习方法,即便整堂课学生都在“玩”,但是整体的学习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既有效的渗透了数学思想,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三、教学后:巩固应用,反思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也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有效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关键点。因此,教师在课后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和回馈,思考自己在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解决后该如何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等,充分贯彻“吾日三省吾身”的学习理念,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与技能掌握。

如在对部编版小学《数学》“表内乘法(二)中的量一量,比一比”部分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们比较手掌的大小、鞋子的大小、个子的高矮等,在学生初步了解基本概念后,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的格尺对自己的文具、书桌、椅子等进行测量,并告诉教师准确的测量结果,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效掌握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课后的娱乐型数学作业,让学生们以自己的方法对自己的家进行测量,或者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比较等,以趣味化、引导性、实践性较强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学习。由此,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以一一对应思想来对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究,了解数学的本质以及发现数学规律,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明悟数学思想对于学生的促进意义,并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精准定位,找到正确的思维引导方法进行渗透,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整改和规划,确保学生能够理解“一一对应”数学思想,促进学生更高效的学习数学知识,提升自身的学科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 钟娜. 浅谈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 读书文摘,2016(10):174-174,175.

[2] 魏迎梅. 例谈"一一对应"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 新课程·中旬,2017(4):129.

[3] 周凤花.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应思想的渗透[J]. 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9(10):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