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育德 以劳赋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7
/ 2

以文育德 以劳赋能

杜胜兰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瀚文小学, 257100

近几年来,国家层面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从综合实践活动到德育教育,从研学旅行到传统文化教育,从劳动教育到体育教育、美育教育。无不体现了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关怀与关注,诸多的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合格的下一代接班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传统节日反映着民族传统习惯,凝聚着民族精神,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血脉,是培育下一代核心素养的优秀载体。劳动意识又是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中的教育方针的落实都离不开劳动教育。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是一种精神上的熏陶,更是文化生活的典礼和仪式,劳动教育让学生作为劳动的主体之一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传统教育的过程,能对劳动教育有了更多的体验与深入的思考。时代在发展,劳动的内容与形式也在变化,作为老师我们需要考虑有创造性地去推进劳动教育,要思考如何把劳动教育和传统文化节日活动有机联系起来,形成感受、感知、感悟形态,让劳动教育成为激发孩子学习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渠道。那具体如何做呢?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传统文化课堂中渗透劳动观。

现行传统文化教材中蕴藏着许多劳动教育的素材,利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找准教学“结合点”,寻找“着力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时,既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有效接受劳动教育,从而引领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例如在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材《思不易 念维艰》一课中,教师通过古今名人节俭的故事来引导学生明白每一样东西的背后都有很多人的辛勤付出,有很多资源的消耗,点点滴滴都来之不易,平时要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同时,课后组织全班同学参加蔬菜采摘活动,通过亲身的劳动体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劳动的辛苦,知道劳动成果的获得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再比如《物虽小 勿私藏》一课中,通过《陶母退鱼》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据为己有,如果将其私藏,品德就会有缺失,父母知道了一定很伤心。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爱护班级物品,在打扫卫生时,爱护班级清洁用品,主动将自己的桌椅板凳清理干净。在这一课中,孩子们不仅种下了清正廉洁的品质,更在生活中养成了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二、发挥校园主阵地作用,在校园劳动实践中感悟传统美德。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作用不言而喻。在校园重要位置里张贴优秀传统文化格言警句标语、喷绘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墙画、打造传统文化经典走廊等途径,大力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同时,举办寓教于乐劳动教育活动,如学校开展的“光瓶行动”。每个大课间学校为孩子们提供纯牛奶来给孩子们补充营养,但总有一些孩子喝一半就扔掉,或者干脆不喝就放进了垃圾袋,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因此,学校通过班会、传统文化课积极宣传勤俭节约、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争当“光瓶侠”。并在每一次喝奶之前让孩子们背诵“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传统文化的勤俭节约精神就在一遍遍的吟诵中慢慢渗透学生的心灵,劳动教育的勤俭节约就在“光瓶行动”的劳动实践活动中慢慢落实。光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加是一种厉行节约、倡导珍惜生活的态度。学校希望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意义,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和品质。

三、发挥校外课外引导作用,提升学生传统文化修养。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和家长不可缺失,应将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形成合力。一方面,注重课堂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创造条件,开展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亲子活动,利用青少年宮开展“文化讲座”“书香家庭”等活动,发挥好人馆、图书馆、文化遗产等教育功能,让学生在课外中增长阅历,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另一方面,注重日常生活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家庭平时应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孩子礼仪、知信等美德传授,家长以身作则,作出榜样,与孩子一起共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家庭作业适当安排生活内容,比如日常内务,洗衣做饭等,以“行为作业”的方式布置给每一个家庭;通过更多的生活实践,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了让孩子们养成劳动的良好习惯,学校为孩子们设计了劳动清单。学生从劳动清单中选取三个劳动任务,并坚持做21天,完成从“被动”劳动到“主动”劳动的转变,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一二年级开展了为家长分担一件家务。在家人的指导下,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洗碗、扫地、叠被子、叠衣服、洗袜子、整理书桌等。通过参加家务劳动,体会劳动乐趣,提升劳动技能,体会家人的辛苦。三四年级的同学在家里充分践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家务帮忙做”的思想,同学们在家里每天都把自己的被子叠的整整齐齐的;每天功课做完后,就帮助家人做饭、扫地,还帮助住在村里的爷爷奶奶干农活。劳动使孩子们内心感到无比充实,他们不由得用彩笔谱写出了一曲劳动的赞歌。五六年级开展了学习一项新技能,有的学生学会了洗碗、摘菜、包饺子整理房间,还有的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洗衣机,让孩子们成为一个个劳动小能手,树立了积极的生活态度,也能培养美好的生活的能力。

人的本质是劳动的、是实践的、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因为有目的的劳动成就自身,同时因为有价值的劳动改造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社会。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精神养成价值不只局限于文化熏陶和耳渲目染,更在于在劳动中养成的文化传承、劳动观念、公民意识价值。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现代教育理念让课堂回归生活,生活中又处处有课堂,在传统节日将传统文化教育和劳动教育紧密结合,让青少年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劳动中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育文化自信和劳动意识,是培育下一代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核心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