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初中生数学思考潜力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6
/ 2

激发初中生数学思考潜力的策略

蒋先杰

湖北省监利市第一初级中学 433300

摘要: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有所转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要培养出符合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数学学科的学习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很大的优势;并且,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也为之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初中数学的教与学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思考潜力;激发策略;

引言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充满趣味性,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不断发展。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此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进而探寻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的意义

  1. 使学生喜欢上数学学科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单一地讲解知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时间,导致学生感受不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及学习数学的价值,他们自然就会缺乏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思考潜能就会想方设法促使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思考解决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学科的价值,从内心喜欢上学习数学。

  1.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考潜力,使学生养成质疑、思考的好习惯,这样教师在讲授概念、解答问题时只需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启发,就能使学生轻松地掌握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差。

二、激发初中生数学思考潜力的策略

(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初中数学的解题难度逐渐增大,在教师详细讲解相关概念或公式后,学生仍然无法做到活学活用,尤其是在平面图形相关知识的教学中,学生经常混淆各种概念,只有教师清楚详细地列出解题方法,学生才能明白原来数学概念可如此引入,可是如果教师再次变换题型,即便解题方式基本相同,学生也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方式相对单一,缺乏应变能力,在解题的过程中主要还是依赖教师的讲解,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不喜欢动脑,这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众所周知,现在是一个知识时代,只有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努力地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并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数学奥秘,逐步拓宽自身的思维空间,提高综合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学生理解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其中含有大量抽象的内容,如果只是通过文字和图片让学生学习各个知识点,会为其理解带来困难,也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通过多媒体可以把教学内容以视频的形式播放出来,比如,在教学“投影与视图”这一章节时,就可以依靠多媒体技术展示立体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能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得到极大提升,同时还能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以更合理的方式让学生消化各个知识点,化繁为简,从而拥有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此外,信息技术还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教材中的内容,还能学习到课本之外的知识,从而增长了他们的见识,使其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 利用探究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兴趣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小组探究学习活动时,除了需要仔细研究教材内容以及课堂教学目标以外,还需要考量到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等情况,合理布置小组探究任务,并让学生在小组探讨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学习。例如,在教学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立体图形的视图”时,这一课是学生对立体几何知识的初步接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三视图对相应的几何体进行联想,数学教师在开展小组探究学习活动时,可以先为各学习小组布置一项较为简单的学习任务,让各小组成员分别画出一个立体图形,然后同组成员互换图形并画出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最后相互检查对方答案是否正确,并结合自身对立体图形的理解针对答案中的不同点进行讨论。完成这一阶段的合作探讨任务后,数学教师可以再为各小组布置一项难度升级的探究任务,为学生提供几个复杂程度逐步上升的三视图,并让各学习小组通过合作探讨的形式画出相应的立体图形。在这一过程中,数学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可以为陷入思维误区的学习小组提供一定的提示,引导小组成员自主理清思路,最后通过师生互动活动由教师对各小组的探究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并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这种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以及自主探究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1. 创设数学思维情境,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师也要通过创设数学思维情境,刺激学生的大脑,促使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学概念,而且在这个情境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因此,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定理以及概念的实际背景,使得学生的思维逐渐由具体转为抽象。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特征》一课时,教材中的内容太少。教师可设置这样的情境:让学生用一张白纸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并分享自己的折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教师让学生折出一条直线截这两条平行直线,并展示出三线八角基本图形,学生按照制作的图形对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进行测量。一名学生剪下其中一个角,将其贴在与之同名的角上,观察两者有没有重合,证明两个角的相等关系。同时,学生的思维潜能也得到了一定的激发。

  1. 重视个体差异,开展多样化教学

在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但是由于其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掌握的数学知识有所不同,其学习水平也大不相同。因此,教师不要只关注教学效率的提升,而盲目运用教学方法,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每位学生的能力以及其学习上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实现课程的合理化安排,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教育改革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科能力,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也不是提高个别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中让学生发挥自身学习优势,从而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为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并从根本上推动其全面发展。另外,初中数学教材中含有一些综合和实践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章节,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其可以复习和巩固各个知识点,并弥补学生学习上的不足。

结束语

总之,学生的综合发展与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息息相关的,无论是当前的学业还是未来的就业需要有思维作为支撑。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思维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参与思维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爱芝.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1(17):171-172.

[2]陆军.初中数学质疑式教学的思考[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2):28.

[3]杨长乐.激发初中生数学思考潜力策略探讨[J].读写算,2020(33):178-179.

[4]黄亚军.激发初中生数学思考潜力“三策略”[J].中学数学,2020(12):68-69.

[5]葛弘政.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思考潜力[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