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课堂“问题情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6
/ 2

如何创设课堂“问题情境”

伏少斌 伏素梅

(甘肃省秦安县第五中学 秦安县安伏镇龚川小学 ,甘肃 秦安 741600 )


摘要:小学语文的具体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群体的综合性成长发展质量水平具备深刻影响,本文围绕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选取几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创设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新世纪学生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是学会学习,终生受益。随之教师面临的就是怎样教会学生去自己学习,教师教会学习的关键是改变以往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变机械分析为巧引设问,使学生变“客”为“主”,变学生呆板的听为积极主动的参与。那么,应该怎样做呢?我认为按大纲要求,创设一定的“问题环境”,诱导学生主动的去思考,让他们全身心的参与。 结合教学实践,谈以下儿点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讲出了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教育理学认为,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思维情境的影响。当学生对所接受的新知识,不感兴趣时,开始反应是不愿接受它,最后逐步走到拒绝它,这样就会使学习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对每一个新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善于创设质疑的教学情境,提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以拨动学生的思维。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和表达,使他们能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让课堂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舞台,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为学习新知作为铺垫。同时,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源,学生参与的热情,动力都源于兴趣,我们老师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要目标。在教学中,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如创设识字的“问题环境”:你能按要求写出本课生字呢?1、写出整体认读的音节并组词。2、写出含后鼻韵母的生字并组词( )3、写出下列字字形接近的生字并组词 漂( )桌( )劲( )通过创设识字的问题环境,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探索,逐步掌握识字(音、形、义)的能力。

二、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动手操作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而获取的知识,学生才能理解得深刻,掌握得牢固。特别是,在探究新知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如在教学“等量代换”时,创设了引用曹冲称象的典故,通过动画视频使学生直观了解了“大象”与“石头”的关系,初步感知“等量代换”的概念;接着又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了1个南瓜重量等于多少个苹果的重量的问题,组织学生探究,引导学生动手用学具南瓜、苹果摆出一个等量关系式,在动手过程中,学生直观地理解可以用同等重的物质进行代换,从而引导归纳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进行代换的问题,让学生在经历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语文教学中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前提,也是学会写句的保障。比如教毛泽东同志《菩萨蛮•大柏地》这首词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可以创设下列问题环境:1、找出词中描写天空景色的句子。 2、找出描写大柏地壮丽景色的句子。3、找出词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评说,教师适时引导,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句子的目的,为很好地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打好基础。

三、创设问题情境,突破重点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和难点的内容是学生最难理解的地方,使学生思维受到阻碍。因此,重难点的突破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轻松突破重点难点。例如“植树问题”一课中,重点是理解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难点是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而所有的问题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由全长推算总棵数;二是由总棵数推算全长。这是一个双向具有可逆性思维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区分清楚所有的问题将迎刀而解。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中两个变量依存关系,提高学生辨析能力和灵和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于是我们创设了一个开放性问题情境,利用课本上两道具有逆向思维的习题来编一编,学生会发现无论是编题,还是解决问题都在围绕这几条信息展开,从而较准确地发现两题在解题思路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创设类比辨析,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到是“间隔数”这个中枢纽带的桥梁作用,从而较好地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使学生突破了重点难点,而且还让学生认识到解决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的

应用,同样广泛应用于同样数学特征的其他事件中。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1. 创设问题情境,带着问题思考。

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进入故事营造的生动情境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儿童喜爱的故事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加深儿童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审美能力。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设计这样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过了火焰山后来到一个村庄。村中田里种植了一大片西瓜,好客的农夫给他们送来一个大西瓜,八戒见到西瓜馋得口水直流。悟空要求公平地分给每人1/4。八戒听了不高兴地说:“瓜是俺老猪化来的,俺肚子大,要吃1/6,至少也要1/5。忠厚的沙僧给八戒切了1/6,正当大家开心地吃着西瓜时,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直拍脑袋:怎么自己的这份反而比他们的少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深刻。 小学语文中的每篇课文,通过认真的阅读和分析,才能知道文章中写的是什么,进而从中受益。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分析段落,进而总结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常常是以教师占有一节课的全部时间,进行繁琐的分析为主导,而学生在教师“思路”的牵引下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孩子们的思维空间,有碍于学生思想、思维的拓宽、延伸。如果把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并为学生创设适度的问题环境,让他们带着问题从中感悟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情况就会好多。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是这样做的,当学生读完课文后,可创设以下问题环境:1、在本篇课文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2、在课文中你最讨厌谁?为什么?3、读完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4、假如小女孩来到你的身边,你会怎么做?5、假如小女孩来到你的身边,你会怎么做? 学生通过“读-思-议-说-评-联-练”几个环节的练习,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理 解,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参考文献:

[1]梁钟钦.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1:105-106.  

[2]徐国敏,姜领弟.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35:58.   

[3]党玉春.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19:290.   

注;本文系甘肃省天水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如何创设课堂“问题情境”的研究》(课题批号:TS【2020】GB 10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