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化教学运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7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化教学运用探究

宋宜涛

(莒县威海路小学 山东 日照 276500)

摘要: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讨的课堂模式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教师要注重课堂角色的转换,将课堂还给学生。巧设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提问对学生进行引导,但是学生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思考,有更多全新的发现。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精舍设计课堂问题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巧设问题的重要性,并提出巧设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巧设问题

引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对小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必要的知识外,还要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比如思维能力、运算能力、思考能力等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多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提问是最能引起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方法,也能很好的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才会去思考,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巧设问题的重要性

(1)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课堂更加主动,教师通过有效的提问活跃数学课堂。这种积极思考模式的建立让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了重视,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在问题提出之后,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2)优化数学知识结构

巧设问题的主体是教师,而需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则是学生,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将学习过的知识点调动起来,对数学知识点进行优化和组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教师的引导,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会也会生成新的知识,知识的生成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对知识的探究,并深刻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除此之外,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到优化和重组,新生成的知识被学生所不断的重视和利用,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如何通过巧设问题构建多元化的数学课堂

(1)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教师要想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问是最好的方式,但是课堂的提问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主要目标,从简单的问题出发,引导各个学习层次的学习参与问题互动。问题导入是教师们常用的课堂导入方式,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要重视问题的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标,比如在小学数学《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游戏进行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吧!丢手绢好不好,请同学们按你们体育课上的游戏场景进行站队。此时学生围城一个圆形,圆形的中心站着一个学生,外面学生到中间学生的距离是相等的。这样的课堂才是成功的,有助于活跃学生们的思维。

(2)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情境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为学生创造了更加真实的学习氛围,将学生们真正带入到情境中,引导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数学知识变成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实现学习质的转变[1]。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负数》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过年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收到压岁钱,那么,当用这些压岁钱去买我们日常所用的学习物品时,压岁钱总是用一点少一点,但是当压岁钱没有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用数学的方式进账目的记录呢?这一问题情境与学生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很多同学已经开始尝试计算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但是学生在计算负数的时候就会遇到一些问题。此时,我们再引入到负数的教学,要比开篇就进入到课堂的学习更有效果,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让他们能够去考虑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3)探究性提问,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由于小学年龄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时间非常短,在课堂上很容易走神,为了转变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巧设问题,构建多元化的小学数学课堂,通过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2]。

比如在小学数学《圆柱与圆锥》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动手操作已经知道了长方形的体积如何计算。但是圆柱体可以用拼图的方法得到一个长方体,此时我们就要让学生能够明白极限的思想。因为,圆周率在求解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得出π≈3.14,但是这个约等于的实际上就是祖冲之运用割圆术这一极限思想来求解的。我们在让学生求解圆柱体积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这一思想,这样可以对学生的数学思想进行拓展和延伸。

(4)设计层次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不同的问题会带给学生不同的思考,因此在运用问题化教学时候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循序渐进的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感知学习数学的乐趣,引导不同学习水平的学习参与到学习中。

比如:小学数学《扇形统计图》这一内容的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能够根据数据总量以及某个数据在总量中的比重来求解扇形统计图的面积。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家庭12个月的用水量为例来让学生求解家庭的总用水量,以及每个月的用水量在家庭总用水量中所占比重,从而来确定圆心角的度数,这样在绘制上样统计图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来感受到统计实际上是与生活中的常见内容息息相关的。

5 以问题促思考,实现课堂的互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思考,教师利用问题去带动学生,实现课堂的互动。问题创设的主要目的是要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充分了解问题与所得结论之间的某些对应关系,这样才能够为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提供帮助。

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的求解方法,但是圆锥体积的求解在圆柱体积求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推导,而此时的推导是需要解除实验的。那么,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设计实验的空间,看一看他们应该把握住哪些料的变化来印证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巡查,最终帮助他们来完成自己的实验,从而印证个人的猜想,这样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帮助。

结束语:总的来说,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积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师首先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让学生对于数学学科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之后的数学学习铺垫基础。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给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巧设问题,打造多元化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月霞.浅层化问题向深度化问题进阶的设计策略——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1(11):39-41.

[2]秦艺珈. 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知识结构意识化与能力的主要纬度与具体措施研究[C]//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三).[出版者不详],2021:1059-1063.

[3]卢婉琴. 挖掘生活素材 提升教学效率——基于生活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探讨[C]//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论文集(七).[出版者不详],2019:82-84.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宋宜涛(1990年02月—),男,汉族,山东省日照市人,山东师范大学本科,莒县威海路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