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01
/ 2

问题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

赵丹

哈尔滨市群力兆麟第二小学校 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

摘要:当前来看,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不断进步,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以及生活习惯。各行各业可以说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影响,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就要提升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基于此就要在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样可以为学生在信息素养的提升打下基础。但是由于素质教育的各方面要求,以及小学生自身学习方面的特征,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化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变得十分重要。因此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就需要展开问题化的教学,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一定的教学模式方法,旨在提升小学信息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问题化教学;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引言:当前的信息素养对于是小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它主要包括学生需要养成的信息意识以及信息技术能力,还有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就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属于他们系统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的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建立信息素养的关键阶段。因此重视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教师还是重点在基于理论方面的教学,导致课堂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就不利于小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就运用问题化的教学模式,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并结合相应的教学实例分析其高效的应用方法,旨在为今后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一、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

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能极大地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来。因此,在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根据相应的教学方向,以小学生他们的身心成长特点为教学背景,创造出合理有趣的信息知识教学情境,然后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比较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产生极大的参与热情[1]

例如,当我们在学习“防病毒入侵,保障计算机安全”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播放一些计算机被病毒入侵之后产生的不良后果,可以用动画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出来,从而为学生创造科学有趣的教学情境,进而让学生能够在一种观看动画片的心态下,科学合理的认识到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所产生的的危害。例如当学生正在认真地观看动画片时,老师可以突然切断电源来模拟病毒导致电脑死机的情况以及危害,首先是让他们不能完整的观看动画片了,其次是电脑直接死机了,会对电脑的软件硬件系统造成损害。这时,学生就会产生探索的兴趣,而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病毒的自身特点和造成的危害”这方面问题。因为这类问题通常会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就可以有效缩短课堂知识引出的问题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间的距离,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地完成后续知识的学习活动。当然,由于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化,交互式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也需要变得更加复杂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此时,教师就需要及时做好问题指导工作,要协助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情境,然后找到相关的解决经验,从而深化问题的知识点认知,不断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当教师在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后,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信息技术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深入探究,然后引导学生对以往的知识点进行回顾,通过收集和分析过去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要能够寻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差异,从而使学生既能技术回顾大量的旧知识,同时又能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思维的深层加工,这样把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提出问题的本质,然后在此基础上掌握一些新的知识。

在分析完问题的原因之后,,教师还需要及时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结合联系。当学生完成计算机问题数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提出问题的特点,来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及探索,并深入结合该问题的本身,以及收集到的资料数据,来提出要解决问题方面的假设,最后通过实际操作进行问题结果的验证,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思维能力还有探索实践方面的能力[2]。例如,还是对计算机在病毒防护与安全方面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及时提出问题的假设:“计算机病毒会引起电脑的死机”、“计算机病毒会让电脑产生蓝屏”、“计算机病毒会让鼠标或键盘失灵、“计算机病毒能够通过系统的全面扫描或快速扫描进行检查并杀死”等。然后,对于以上问题假设,教师就可以科学引导学生一一进行结果的验证,然后达到解决提出假设问题的目的。并且在解决提出的假设问题之前,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真正明确自己在本阶段的学习目标,要能够分析出自身需要学习以及掌握哪些知识才能完成自己的实践探索目标。然后,在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后,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兴趣爱好层次等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通常,每个学习小组由5名左右的学生组成,然后要他们自己明确小组中每个成员担任的角色以及职责,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真正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从而在教学情景的活动中获得向学习成就感,提高自身的计算机知识水平

[3]

分组后,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应当怎样去做。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独立学习,然后结合自己提出的问题假设继续研究,进而分析计算机病毒以及安全防护方面的相关情况。例如,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电脑病毒会对系统盘造成文件损坏,那么我们就可以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电脑病毒是否是造成系统盘文件损坏的普遍现象,最后结合结果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还需要对视了解学生的探索学习进度,要及时给予技术指导和学习上的帮助。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各个学习小组之间进行问题的讨论以及交流,然后使各个学习小组在相互的交流中了解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并有效地整合这些知识,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解决具体问题,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问题讨论和知识交流的过程中,还能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机沟通能力还有团队合作能力,这方面可以为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提高建立基础。最后,它还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自我能力展示并解决问题的大舞台。此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们对每组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效果的评价和技术流程方面的改进,这样得出的的结论才是最完善的。例如,一些学习小组通过研究只发现了一种计算机病毒的危害,而一些小组经过研究发现了两种及以上。最后通过课堂的学习成果展示,让全班的同学可以进行交流学习,然后共同改进问题解决的方案,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团队合作学习效果。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上的学习体验,着对提高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价值。


结语

结合以上研究可以发现,教师运用将问题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并为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打开新的教学思路。然后通过合理有趣地创造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进实践探索进而解决问题,就能够提高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进一步分析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管文海.“行知生活论”引导下小学信息技术的生活化教学探讨[J].学苑教育,2021(35):42-43+46.

[2]卢万珠.基于微课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微[J].成才之路,2021(31):95-97.

[3]陈殷.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26):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