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

宋姝良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小学校   409000

信息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应有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信息技能(具有获取、处理、利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2、社会责任(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3、独立学习(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时代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可采用以下一些途径。

一、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采用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任务驱动法是目前信息技术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它的显著特点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围绕着一个目标和基于几项任务完成的。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合适的,具有吸引力的、相关性、可参考性的问题(或疑问、案例、课题),并将问题重点置于一个大情景中,并引导学生借助于情景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解决,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课程中相应的概念、原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而且还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认知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诸如信息获取、检索、筛选、加工、表达、交流等信息素养。

如教学“修饰文字”一课时,采用任务驱动法,利用知识的迁移(从写字板中如何修饰文字出发,思考在WORD中你觉得可以怎样做),让学生积极参与这个过程,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引入课题后,教师设计了具有较大探究空间的问题:和写字板格式栏相比,WORD格式栏中文字修饰工具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这些文字修饰工具的使用是否和写字板是一样的呢?同学们去试一试就知道了。在WORD中同学们还能用其它方法修饰文字吗?这些问题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中学会学习。整堂课教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肯定别人的优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教师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没有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围绕任务,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思考、操作、讨论交流、反思等探索性活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是启发者;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是鼓励者。

二、加强操作实践,培养学生信息技能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即便你有满腹经纶,不会操作也等于零。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如在教学《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一课时,老师给学生发送的一封带有几个问题需要回复的邮件,然后引导学生如何一边看信一边写信?在学生多次尝试而不能解决问题时加以点拨,让学生使用“帮助”菜单自己探索使用邮件的“回复”功能,并认识和观察邮件回复窗口的特点,从而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电子邮件的接收与回复。如教学《认识Powerpoint》一课时,根据每个学期里节日或一些纪念活动等在课堂上拟定出相关的主题给学生,诸如《新学期的打算》、《教师节——献给老师的祝福》、《国庆——祖国伴我成长》等等。当学生完成了主题制作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演示自己的电子作品,看谁的作品能得到同学们的赞赏,使学生在相互竞争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信息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经常的练习,除了课堂操作外,还可以利用其它时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技能。如利用课外活动、双休日等开放电脑机房,增加学生操作练习时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信息技能的目的。

三、重视学科整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方面是以其它学科的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它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青少年解决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语文教学中,用电脑写作文与修改作文、用网络搜集作文素材、用文字处理软件编辑作文等;数学教学中,用多媒体学习数学、用电脑画几何图形、用电脑解题等;艺术类学科教学中,用电脑绘画、用电脑播放乐曲(学习音乐)等;科学教学中,用电脑动画表现大千世界微观或宏观现象、用网络搜索自然知识等等。另一方面,通过其它课程的学习,充实、完善或补充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不足,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既有利于其它课程内容的学习,也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

如在教学“遨游网络世界”一课时,与科学学科整合,联系科学内容共同完成任务:美丽的太阳系。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提出任务(上网基本操作与太阳系的组成);自主学习,掌握上网基本操作技能;小组合作,搜集太阳系有关资料;筛选资料,完成作品(小报或电子幻灯);—个人解说作品,集体评议”五个环节,不仅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在解决问题中对所学知识得到及时的反馈和纠正;也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使教学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了解抽象的、遥远的、难以感知的事物。同时培养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知识获取信息和运用技术解决自己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达到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学生信息道德

计算机病毒、黑客的恶意破坏、因特网上反动的、不健康的甚至黄色的垃圾,还有版权问题、人与人交流时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等,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学生信息道德尤显重要。

1、由于信息传播具有面广量大的特点,因此教育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必须遵循信息传播的道德行为规范,要有责任意识。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典型事例的教育,让学生知道利用网络既可以传播有益于人类的科学技术,也可以传播有害的计算机病毒。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造与传播时,应该具有一种提升人类道德和理性的高度使命感,努力提高自己作品的品位,创造与传播真善美,而不是制造一些对于人类文化发展有反动作用的作品;同时应该敢于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落后与丑恶现象与行为,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并付诸于行动。

2、信息是在大家共同遵守的协议下传播的,如果有人破坏了这些协议,那么信息交换就不畅通了。这些协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人人平等,没有年龄区别也没有权威尊鄙之分。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必须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在利用网络下载各种资料时要尊重他人的劳动,不能够去剽窃和仿冒他人的成果,在引用他人的劳动成果时应该指明出处。

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全面认识和理智对待网络,在欣赏和肯定电脑网络的优越性和积极作用之时,要用全面、理智的眼光,正视电脑网络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网络成瘾症”、“信息污染综合症”的消极影响要有清醒、正确的认识。在教学中通过故事引导、案例分析等形式教育学生不要沉溺于脱离现实的虚幻网络世界,课余时间、节假日整天上网打游戏,甚至于逃学去上网吧打游戏,要不断培养学生较强的自主自控意识和能力。

第 1 页 共 4 页